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郑州新闻 > 二七区新闻 >

有一种温暖,叫“二七”,有一种现象,叫“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摘要]这几天,位于二七区陇海路与嵩山路附近小区的朱春雷家里很热闹,有好些年没有见过、联系过的老同学不远万里来看望他,从澳大利亚回来的、从海南回来的…… 也有多家...

这几天,位于二七区陇海路与嵩山路附近小区的朱春雷家里很热闹,有好些年没有见过、联系过的老同学不远万里来看望他,从澳大利亚回来的、从海南回来的……

也有多家省、市级媒体先后对他进行了采访,河南商报、郑州电视台、郑州日报……大家除了为他的遭遇感到痛心外,更多的是对坚持19年照顾他的一帮同学的精神的敬佩和朱春雷义务为学童辅导功课的赞扬。

在二七区,有“陇海大院”、胡佩兰这样被人熟知的爱心人物事迹,也有每天在全区各个角落上演的好人好事,这已然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如今,说起二七区,扑面而来的是,好人比比皆是,好事蔚然成风。这是二七人长期传承集聚的结果,是长期作为的结果,是润物无声、成风化雨的结果。“二七现象”的产生,也激励着更多二七人向善向美。

今年起,二七区全面开启了“温暖二七”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八大行动”,打造“充满阳光、充满温情、充满正能量”的温暖城区。


前景·荣誉回顾

二七区获得国家级表彰的人物有哪些

【“感动中国”人物】

2013年度 胡佩兰

2014年度 陇海大院

【全国“最美家庭”】

2014年 方秀云家庭

2015年 谷殿明家庭、马昕家庭

【中国好人榜】

2010年 陇海大院

2011年5月 胡大白

2012年11月 方艳萍

2014年3月 胡佩兰

2016年2月 窦桂华

2016年3月 张效房

2016年12月 谷殿明

【全国文明家庭】

2016年第一届

马昕家庭、方秀云家庭

【全国“十大最美医生”】

2016年 郑大一附院医生 张效房

【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社区】

2016年 大学路街道康桥华城社区

【全国“亲子阅读书香之家”】

2017年 马昕家庭

近景·故事讲述

陇海大院:

一场爱的马拉松,没有终点

高新海和好邻居们都成为爱的传播者

“为什么我们能够感动中国?我想应该是那份坚持!”如今距离“感动中国”人物表彰已3年多,距离高新海瘫痪已近42年。高新海说,人做好事一天两天可以,可是大家不是一个家族,更没有血缘关系,40多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是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和爱心啊。

去年新年,高新海在好心人的资助下换了一辆新的电动三轮车,他有机会外出时,遇到有需要帮助的人,总会主动地送他们到目的地。

2016年9月,高新海开车拉着樊石头经过南四环时,看到一个20多岁的女孩十分焦急地在路边打车,好不容易拦住一辆却被对方要高价。高新海主动提出送她去目的地,女孩问多少钱,高新海称顺路,不要钱。女孩半信半疑但还是上了车,到目的地西广场下车时,女孩恍然大悟:“我想起来了!你们是陇海大院!我在电视上见过。”

照顾高新海的老邻居们也个个是热心肠。2016年7月,原市三院急救科大夫、一直为高新海做护理的周喜荣在去四川省乐山市的火车上,看到一个50岁左右的男子突然犯病不省人事,周喜荣立刻为其快速施救,男子转危为安。

如今,那些老邻居中大多数人年龄都不小了,很快也都干不动了,但令大家欣喜的是,又有很多新鲜血液加入到“陇海大院”这个集体,很多年轻的志愿者、爱心人士愿意做老邻居的接班人。

“护理员”樊石头说,志愿者虽然年轻,但是他们干得都比他好,一旦不上班,就去高新海那儿,干活、做饭、陪他聊天。

陇海大院社区支部书记井勇说,他在二七区工作了十几年,看到很多温暖感人的画面,他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围的人,又带动了一大片人在做好事。作为社区书记,他通过社区组织这一桥梁和纽带,引导和争取更多有爱心的人加入进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胡佩兰:

大医精神影响后辈

社区成立义务宣传队服务居民

1986年,胡佩兰从医院退休后,一直在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坚持坐诊27年,每周出诊6天,从未间断。“便宜药治大病”是她的口头禅,退休后,8年捐建50多个书屋。

行医70年来,她看病坚持亲自做检查、写病历,坚持在有效的前提下尽量开便宜药,很少超过100元,努力为病人解决身心难题。她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经常拿出微薄的收入给病人垫付医药费。2000年,她满怀热忱加入青年志愿者,成为年龄最大的注册志愿者。

2014年1月22日,98岁的胡佩兰去世,留给世界最后一句话是:“病人看完了,回家吧。”

去年,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胡佩兰的名字成立了一支健康义务宣传队,目前有40余人,经常参加二七区的志愿服务活动,为居民讲解如何健康生活、免费体检。不方便行动的居民,宣传队也会上门提供健康服务。

“胡佩兰”健康义务宣传队的成员李娜是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医生,她说:“这个队伍里的成员都是受胡老师的影响加入进来的,她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学习的榜样,以治病救人为天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虽然胡老师去世了,但她一心为民的精神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作为二七区最基础的社区片医,我们要以胡老师为榜样,扎根社区,做中国最好的片医。”

宣传队里年龄最大的卫大爷今年70岁,以前自考过营养师,听说组建这个义务宣传队后主动要求加入,用自己所学像胡佩兰一样奉献他人。

马昕:

从小受父母影响常常助人为乐

要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去做善事、好事

马昕1973年出生于河南省新蔡县农村,父亲马云杰、母亲杨秀坤是村里公认的好人,街坊邻里谁家需要帮忙了,夫妻俩只要有能力,就绝不推辞。受父母影响,马昕上军校后,一直惦记着村上那些有难处的乡亲。逢年过节,他都多寄一些钱回去,让父母给村上的孤寡老人买些礼物;每学期开学,他还会寄钱让父母帮几位家庭贫寒的孩子交学费;偶尔在电话里听说哪个亲邻遇上了大的难处,他常常会向战友借钱悄悄地帮上一把……

马昕兄弟姐妹6人,他在家中排行老五,但因为穿上军装带过兵,他一直是兄妹中的“主心骨”。在马昕的引导下,兄弟姐妹相继在郑州打工、开店,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2008年6月,马昕调到了郑州警备区工作,便将农村年迈的父母接到家中照顾,又先后动员在郑州打工的兄弟姐妹搬到同一个小区居住。马昕把部队好作风融入家庭建设,将30多口人的大家庭编成一个连队,遇有重大问题时一起协商,形成方案后分工负责,抓好落实。

为增强大家庭的凝聚力,2009年初,马昕建议创立“和谐家庭爱心基金”。逢年过节聚会时,鼓励大家将零花钱存入基金账户,自觉自愿、多少不限。“爱心基金”积攒到一定数额后,马昕会组织6个家庭全体出动,陪两位老人外出旅游。年终时,突出奖励学习标兵和先进工作者,重点资助年轻的家庭成员开拓创业

受家长的言传身教,家中每个人都乐于奉献,如今,家庭第三代人每月自愿为爷爷奶奶“发工资”。马昕的女儿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帮大人做家务,学习也没耽误,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队干。

马昕说:“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大家都在积极地去传播真善美,我生活在二七区,身边的这些人每天都在做善事,都在传播正能量。我非常愿意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帮助并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去做善事、好事,让大家去向善向上传播更多的正能量,让我们的二七区、郑州市更加美好,让社会更加和谐。”

朱春雷:

截瘫19年,同学帮他,他帮学童

成立了“春雷工作室”,传递更多的温暖

1998年,从郑州大学毕业已3年的朱春雷准备开一家电脑公司,就在他租好门面,与朋友到外地办事的回程途中,一场交通事故撞碎了他美好的前景,自此高位截瘫。

“一直无法从阴影里走出来。”朱春雷提起当年的情况时说,“一年多的时间,除了吃饭,几乎全是睡觉,躲避现实。”他的同学知道后,不仅每年为他垫付生活费、理疗费、护工费等,还为他过生日,不定期到家中陪他聊天。

朱春雷的小学同学姚军伟说,他俩在一个家属院长大,发生意外后,朱春雷的情绪很低落,他和同学们就经常去看他,陪他说说话。

朱春雷现在住的房子是姚军伟的。81岁的老母亲得了帕金森需要保姆照顾,桃源路的家里太挤,两年前朱春雷搬到这儿后,同学们来照顾看望更方便了。社区给朱春雷办了低保,每个月有600元,每年同学们都会为他凑几万元钱,支付康复训练和保姆费。

除了到医院康复时背进抱出,平时,同学们也是谁有空就带朱春雷出去散心。1月19日朱春雷的生日,4月23日车祸灾难日,每年这两天,他们都会陪朱春雷一起过,19年来从未忘记。

而朱春雷为了将爱心传递,在床上当起了老师,辅导附近孩子的功课。朱春雷说,现在自己把功课给拾回来了,自己的信心也树立起来了,觉得自己还有用。

今年初,共青团二七区委帮助朱春雷成立了“春雷工作室”,注册了郑州市青年志愿者,街道团工委书记与其结成互助对子,团干部和社工将定期来帮助他。同时,也希望通过他灿烂的笑容和乐观的精神,感动身边更多的人,触动更多人的心灵,通过这个工作室传递给二七区更多的温暖。

全景·未来规划

未来三年,打造“充满阳光、充满温情、充满正能量”的温暖城区

2017年,二七区以“十大惠民工程”为指引,全面开启“温暖二七”三年行动计划,形成辖区群众安居乐业有依托、生老病孤有依靠、社会生活有尊严,全社会其乐融融、共享温暖的良好局面,全力打造出最“充满阳光、充满温情、充满正能量”的温暖城区。

目标 全面提升群众获得感、认同感、归属感、安定感、满足感。

实施途径 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镇(街道)和社区具体实施。

手段和抓手 以关爱老、少、妇、残、困难和特殊群体为重点,以社会组织、专业团队、志愿者队伍参与为手段,以慈善项目、公益项目、民生项目为抓手。

着力搭建“四大平台” 党群服务中心平台、社会组织双服务中心平台、信息宣传网络平台、公众参与联动平台。

全面实施“八大行动” 孝老关爱服务行动、妇女关爱行动、青少年关爱行动、残疾人关爱行动、困难群众关爱行动、职工关爱行动、特殊群体关爱行动、善行美德弘扬行动。

后景·诗词鉴赏

《温暖》 ——写给二七的你

作者:范光华 刘潇潇

温暖

有时是一种牵绊

就像邻里间的小小门铃

你在这边,我在那端

温暖

有时是一种陪伴

就像顺手扫扫屋子做顿饭

你开心吃,我微笑看

温暖

有时是一种简单

就像一张安静的小书桌

你在辅导,我在钻研

温暖

有时是一种纪念

就像先烈的后人不忘初心

你在平凡中伟大,我在岁月中沉淀

温暖

有时是一种快乐

就像街头巷尾的志愿者

你忙碌,我点赞

温暖

有时是一条漫漫长路

就像19年的同学情谊弹指一挥间

你的任劳任怨,点亮我的人生明天

温暖

有时也是一种大爱

把爱的温暖散播在城区的每一个角落

你给予,我收获

温暖

是二七区的核心主题

温暖里有老百姓的大城小事

更有二七区的诗和远方



《有一种温暖,叫“二七”,有一种现象,叫“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engzhou.yuduxx.com/erqi/707413.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