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渗透力和凝聚力,针对社区党员队伍分布结构和类型层次出现的新变化、新情况,棉纺路街道三棉东社区通过五管理积极探索社区党员分类管理的新模式,提升社区党员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一、对一般居民党员实行“岗位化”管理。对社区离退休居民党员要从政治上鼓励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充分发挥他们
社会经验丰富、热心公益事业的优势,结合社区科普大学、青少年心理辅导、民事调解等需求,充分发挥老党员群众威信比较高的优势,协助开展调解邻里纠纷、破解群众难题,并积极组建老党员画画
音乐学习班、老年健身班等,充分展示老党员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精神风貌,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参与社区活动的空间和舞台。
二、对年老体弱老党员实行“关爱化”管理。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和重病在床的党员,社区党支部坚持定期入户走访,及时把社区党组织的中心工作向他们进行传达,从服务、关怀入手,落实专人结对联系,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生活状况。同时,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组织社区志愿者服务队进行经常性的关心照顾,以他们的“所思、所缺、所急、所难”为重点,社区党组织要做到有喜事祝贺到家、有难事解决到家、有丧事慰问到家,积极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三、对下岗失业党员实行“服务化”管理。社区党委对下岗失业党员,要从关心思想、生活入手,进行“下岗不失志”
教育,帮助他们转换择业观念,提高再就业能力,使他们自觉增强党性和组织纪律观念,维护党员形象,在社区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
四、对社区在职党员实行“监督化”管理。社区党组织通过了解和发动在职党员自觉到社区党支部报到、发放在职党员登记表等途径,对社区内的在职党员登记造册,建立台帐。根据在职党员分布、特长和志愿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伍,积极开展以“亮身份,树形象,做24小时党员”为主题的社区在职党员服务活动,使党员形成“工作时间单位管、业余时间社区管”党员管理模式。
五、对待业学生党员实行“引导化”管理。针对学生党员日常学习忙、组织活动参与较少的实际情况,一方面社区党组织充分利用假期、周末等闲暇时间积极组织年轻党员参加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人际交往等针对性素质
培训,在不断提高他们的党性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的同时,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处理职场难题和人际关系,增强工作能力。另一方面,组织待业学生党员积极参加家教、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等服务活动,增强其对社区的归属感。
《[棉办]棉纺路街道五管理做好党员分类管理工作》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engzhou.yuduxx.com/zhongyuan/592662.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