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1-20 15:38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本报讯(记者 高凯 通讯员 刘东 刘丽敏)寒冬时节,总投资6亿元的河南雏鹰农牧股份有限公司15万吨冷鲜肉暨40万吨饲料加工项目在新郑开工奠基。在此之前,达利食品、好想你木本生态园建设项目、中央储备粮新郑直属仓储库及大豆加工项目等一批优质“农”字号项目也先后在新郑开工建设;雏鹰农牧、好想你枣业先后上市……新郑一批农业企业相继做大做强。项目建设、农业产业化二者相互促进,见证着新郑农业产业化的跨越发展。
据统计,目前新郑市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68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9家、农字号龙头上市企业2家。省级和国家级龙头企业数均位居郑州市首位。龙头企业总资产达160亿元,2011年总产值达186亿元,带动农户12万户,累计带动农户达到24万户,建立农业出口创汇生产基地4200亩,农产品年出口创汇额突破1000万美元。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致富增收,在新郑已成燎原之势。
农业产业化大项目接连开工、好项目纷至沓来,离不开新郑当好“娘家”,做好“媒人”,全力为项目落地安家搭桥修路。
在新郑,各级领导高位推进、亲力亲为,对重点项目全面实行分包督导项目制度,确保每个重大项目都有一名市级领导负责督导协调,以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相关职能部门、各项目所在地政府按照“一个项目一套协调机构”的要求,明确一名班子成员为该机构的总协调人,形成乡(镇)领导、包区领导、村组负责人三级联动,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人管是第一,制度再“给力”。今年,新郑市还全面实施了“联审联批日例会制度”。“联审联批日例会”每日召开一次,主要任务是排查、汇总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督促相关部门和单位在规定时限内给予解决。积极实施企、地、警“三位一体”的周边治安环境共建制度,积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对重点部位、重点企业、重点村组进行集中整治,严厉打击强装强卸、强买强卖、强揽工程等不法行为,坚决杜绝乱检查、乱摊派、乱罚款和乱收费。积极为银企之间牵线搭桥,组织开展经常性、多形式的银企对接活动,推进银企互信合作,解决龙头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为项目建设创造了宽松环境,还提高了“投资新郑”的美誉度,引来了各种优质项目落地,仅去年12月份,新郑就有4个投资超过6亿元的大项目落地。
项目建设风生水起,凝聚的是人心,换来的是硕果:预计2011年新郑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30亿元大关,一般预算收入突破21亿元大关,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经济社会发展如沐春风,形势喜人。
作者:高凯 刘东 刘丽敏
(本文来源:中原网-郑州日报)
《新郑农业项目建设风生水起》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engzhou.yuduxx.com/xinzheng/85520.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