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8-08 12:35 我要投稿
曹操纵马驰骋疆场的雕像
美丽的官渡桥村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属于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与袁绍两军在官渡(今中牟县官渡镇)展开决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千年的战鼓、飘扬的旗帜、呜咽的号角、闪亮的剑戟早已沉入历史的长河,星辰变幻,岁月沉沦,如今的战场古迹官渡桥村已成为一片充满生机的沃土。
官渡之战的传说
建安三年(198年),袁绍击败公孙瓒,占据青、幽、冀、并四州之地。曹操把汉献帝挟持到许昌,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先后消灭袁术、吕布,势力西达关中,东到兖、豫、徐州,控制了黄河以南,淮、汉以北大部地区,从而与袁绍形成沿黄河下游南北对峙的格局。
袁绍的兵力远胜曹操,自然不甘居于曹操之下,他决心同曹军一决雌雄。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袁绍发布讨曹檄文,率领精兵10万,战马万匹,并令淳于琼带兵万人护送粮草,囤积在今延津县附近。
此时,袁绍谋士许攸投降曹操,在其建议下,操亲率5千精兵趁夜奇袭袁军辎重、烧毁粮草。袁绍得报后作出错误决断,只派出一部分兵力救援,用主力猛攻曹军大营。奈何曹营坚固,久攻不下。曹操励士死战,大破袁军,杀淳于琼。
粮草被烧的消息传到袁军前线,将士军心动摇,内部分裂,曹操趁势出击,大败袁军。仓皇间,袁绍领800骑兵退回河内,剩余7万余众皆被曹军歼灭和坑杀。
实力悬殊的官渡之战,曹军以少胜多,在我国的战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其间的传说和典故也在中牟大地流传开来。
逐鹿营村的由来
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在中牟官渡一带展开对战,周边近黄河滩头,青草萋萋植被茂盛。一天,袁绍的大将文丑骑马出大营巡视,马蹄声响,惊起草丛一只体大如驴的梅花鹿,奔向西南窜入曹营地盘。
文丑回账后向袁绍说起此事,孰料袁绍大惊失色倍感遗憾,云:“我与曹操决战于官渡,正为中原逐鹿,这绝非吉兆,立即召集人马,千方百计提鹿回营,如无果,休来见我。”文丑不敢怠慢,领命而去。
殊不知,文丑惊动梅花鹿的时候,曹营大将曹洪正在账外巡察,忽见一匹大鹿惶惶而来,远远望见前方有人,掉头向东逃窜。曹洪带领亲兵穷追不舍,撵到桥东忽而不见了。曹洪回到帅帐向曹操禀报,操拊掌大悦:“古人云‘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如今,肥鹿落我地盘,是我战胜袁绍的大好兆头呀!”曹操命曹洪速带五百弓箭手捕鹿。
曹洪率领精兵围着沼泽地摇旗呐喊,一连三天均不见大鹿踪影。第四日,洪令弓箭手同时向沼泽地围拢,自己则立于马上,张弓搭箭,专等肥鹿现身。忽然间,那头梅花鹿从曹洪北侧窜出,向曹袁交界处奔去,洪急忙一箭飞出,正中头部。
此刻,文丑也已飞马赶到,二人争相夺鹿。随后而至的五百弓箭手乱箭像飞蝗一样向文丑射去,丑只得舞枪护身,眼看着曹军携鹿回营。曹操高兴万分,以美酒美食犒劳众人。
许多年过去了,一位姓窦的人氏在曹洪捕鹿之处安家,耕耘劳作、繁衍生息,逐渐人丁兴旺形成村落。后人就把此处定名逐鹿营村,千百年来沿用至今。
臭豆汤的典故
在中牟县,有一道民间美食叫“臭豆汤”,然而这一风味食品却跟曹操有着莫大的关系。
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在中牟官渡一带决战。曹军的草料场就在如今的草场村,一名唤作刘二的马夫在喂马时,悄悄把煮熟的黄豆装到自己的布袋里两碗,思忖着没人时自己吃。突然间传令兵过来命他到前线送粮草,慌乱中他把布袋塞到草料中就走了。
十多天后,刘二从前线赶回来,忽然闻到一阵奇特的臭味,他急忙找到藏有熟黄豆的布袋,不过已经长毛了。在那个时代,粮食是弥足珍贵的,刘二舍不得扔,就把发臭的豆子放在锅里,加上水和盐巴煮起来,竟然飘出别致的香味儿来。
恰在此时,曹操到草料场巡察,老远就闻到这股不同的香味,他让随从盛出半碗,尝了一下,真是豆粒醇香,汤汁鲜美。曹操大喜,命刘二调到厨房专门做臭豆汤给自己吃。
刘二毕竟没有成熟的经验,恐怕万一砸锅了会掉脑袋,就把煮熟的黄豆先在阳光下晒干,在做臭豆汤时加入了粉条、红辣椒、鲜嫩的青菜。操食后,极为欣赏,赞曰:臭豆真是人间之美味也!并遂逐渐将臭豆汤的做法推广到全军。
后来,逐渐流传到民间。至今,臭豆汤在中牟县广为盛行,也算是该地的一方特色了。
官渡寺的来历
据传说,北宋年间,有一名进京赶考的书生(北宋时期都城在今开封市,距官渡20公里),名叫李其昂。途经官渡桥附近时遭恶人劫掠,盘缠被抢夺一空。万般无奈、万念俱灰之际,偶遇一长须红脸大汉,李其昂讲述了自己被抢的经过。大汉对他一番安慰,并赠送了银两。
临别之际,李其昂再三询问恩公尊姓大名,家住何方。红脸大汉只告诉他在官渡桥村东头第一家,就催他赶快赶路,莫误了考期。书生仆地拜谢后上路,心中发誓将来一定报恩。
李其昂顺利参加会试后金榜题名,得中进士及第,放任中牟知县,在任上常念找长须红脸汉子报恩。一日,他沿赶考原路,前往官渡桥村。途中忽降大雨,道旁有一小庙,遂入内避雨。
李其昂抬头四望,正中塑着一尊关公神像,红脸长须,和救助自己的恩公长得一模一样,并且小庙正是村东第一家。李其昂这才明白是关公显圣相助自己。回衙门后,李其昂拨出专银,扩修关爷庙。于农历九月九日竣工落成,重建的庙宇有山门、戏楼、廊庑、大殿数十间,飞檐斗拱、金碧辉煌。
自此后,当地便在九月九日形成了传统庙会,一直延续至今。
当初的关爷庙历经朝代更迭、岁月变迁、屡次重建,关公封帝后,庙宇的名字也由关爷庙改为关帝庙,现今已迁址到官渡桥村西南,并改名为官渡寺,而且更加气势恢宏。
村中老人梁家林、张明堂、张海山讲述,官渡桥村临近的逐鹿营村、草场村、水溃村、大吕村均与官渡之战有着莫大的关系,如今在官渡桥村尚有拴马槐、汉井、田丰(袁绍谋士)墓、曹公垒等遗址遗迹。
三国文化源远流长,官渡之战影响深远,这里不只是良田肥沃,千百年流传的民间传说、典籍故事更为官渡桥村增添了无限的魅力。官渡桥村党支部书记梁福泉说,“我村正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将充分利用交通优势、民风民俗、三国遗迹、汉文化,打造古汉古韵古风尚、宜居宜业新官渡。”(
《【中牟文化符号】官渡之战冠绝古今 美丽乡村将绽新颜》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engzhou.yuduxx.com/zhongmou/447843.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