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4-27 10:47 我要投稿
楼更高了、路更顺了、街道更靓了,越来越多的乡亲们搬新家了、买新车了……变化比想象的快,生活比预期的好。这是新华路街道群众这两年来最直观地感受。
回顾过去的一年,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的新华路街道,经济转型发展效果显著,城市面貌明显提升,民生不断得到改善。这些成果体现在一组组喜人的数据中。其中,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完成28.46亿元,财政收入达2.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5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9.5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7667元,各项经济指标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砥砺奋进中的新华人,正抖落历史的尘埃,绽放转型异彩,迎来快速发展的蝶变。
棚户区改造圆百姓安居梦
近年来,新郑的城市影响力不断扩大,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随后新郑于2014年入选了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在此背景下,处于新郑市区中心地带的新华路街道,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将棚户区改造作为重点民生工作,通过棚户区改造提高辖区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蓝图绘就,从“三步走”到安居梦。
圆梦,幸福生活在心里。
2011年3月,新华路街道壹品蓝湾项目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4亿元,完成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并实现全部拆迁群众的回迁安置。
2016年1月15日,家住五宅庄壹品蓝湾小区的范秀丽透过六楼的玻璃窗向外眺望,蓝天白云下,一栋栋新楼房静静伫立,一条宽阔的水泥路自社区中间横穿而过。她在2014年底搬进了新家,如今已经一年多了。“棚户区改造带给我们的变化真叫大啊!”范秀丽感慨到。
五宅庄壹品蓝湾小区是在原来五宅庄社区土地上的原址重建。地方还是原来的地方,样貌却是彻底改头换面、翻天覆地的变化。走在社区平坦的水泥路上,范秀丽依然不敢相信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真的,她环顾周围的新楼房和路边的绿植,一连说了几个“不敢相信”。
走进范秀丽家里,房子宽敞明亮,水、电、暖、供排水一应俱全,“对比以前日子简直可以用天上和地下来形容。”范秀丽说。
目前,和壹品蓝湾项目同样全部实现拆迁群众回迁安置的还有中华城和华城铂宫项目。其中中华城投资1亿元,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华城铂宫项目投资4亿元,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三个项目目前已安置回迁群众4000多名。
追梦,幸福生活触手可及。
2016年1月20日,张龙庄盛世龙城小区。数栋高楼在阳光下静静矗立,不久它将迎来主人的正式入住。
家住张龙庄社区的张大姐连日来心情不错,社区已经开始分房,她马上就能拿到新房钥匙了。这次棚户区改造,张大姐家分到了3套房子,并且还带车库,对此张大姐颇为满意。
前几天,张大姐特意去看了新社区的房子户型。客厅、卧房、厨房……合理的布局让张大姐非常满意。“我最喜欢这个阳台,四周栽种一些花草,坐在这里懒洋洋地晒太阳,非常舒服。”对新生活的憧憬让她的内心充满了喜悦。
寻梦,幸福在于未来的期待。
隆冬时节,寒风凛冽。新华路街道公园里项目建设工地上,一座座塔吊铁臂横空,一座座新建住宅楼拔地而起,建筑工人正在忙碌而有秩序施工作业,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目前像公园里项目一样的在建工程还有缔景天城项目,两个项目完工后将安置裴大户寨社区回迁群众1500多人,预计今年10月份可以实现群众的回迁安置。另外,后屯社区改造、后端湾文物遗址保护及社区改造项目正在有序拆迁中。
圆梦的,描绘了幸福的未来;追梦的,书写着真实的现在;寻梦的,则将成为被甩在身后的一段历史。然而,不管是属于哪一种,“三步走”的战略,通过分批次的棚户区改造,最终会将圆群众一个“安居梦”。
目前,在新华路街道,壹品蓝湾、华城铂宫等8大改造项目同时铺开,全面推进开工建设。据了解,2015年新华路街道全年共完成投资28亿元,拆迁房屋478处,完成拆迁面积15.4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1536套17000余平方米,已实现4000余人有序回迁安置。在可预期的时间里,会有更多居民搬进新社区,实现“安居梦”。
民生保障提升幸福指数
纵览新华路街道2015年年终工作总结,“民生”二字提到的最多,文章内容以“民生为本”为出发点,以“民生不断改善”为落脚点。
“民生,是新华路街道快速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头等大事!”新华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民生为本,就业为先”,为了让群众“想就业就成业”,该街道将创业培训班和职业技能培训班直接开到社区里,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培训。2015年,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1174人,完成失业人员再就业262人,完成困难人员再就业75人。帮助145名创业人员申请小额贷款1400余万元,通过创业带动就业600多人。
针对困难、优抚、特殊群体,构筑了一道道保障线,实现困有所助、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在去年新华路街道开展的“轮椅助行”活动中,辖区内23户残疾家庭收到崭新的轮椅,方便了家人出行。去年以来,该街道全年投入235万元,为320户低保户发放生活费;拨付社会救助资金12.67万元,对354户困难户进行救助;在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假日对辖区235户优抚对象、困难党员、贫困居民进行慰问。
背街不背,小巷不小。该街道始终关注高楼背后的小巷,牵挂居住在那里的居民。去年以来先后投入203万元,对12条背街小巷进行升级改造。经过提质改造后的背街小巷旧貌换新颜,灯亮了、绿多了、景美了、路平了,百姓笑颜舒展了。小巷里的百姓欣慰地看到,家门口的幸福生活触手可及。
干部脚沾土,群众心不堵。只要是辖区内的事情,新华路街道的干部从来都“豁”的出去。在去年街道的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中,街道干部拿簸箕、持扫帚走上街头,清理卫生死角。为了街道环境的绿亮净美,不少干部从早七点到晚九点始终坚守在街头,不少人累病了,有的甚至累到了……仅仅去年,该街道就投入资金100余万元,新购置1台洒水车、2辆垃圾车和3台自动扫地车。先后组织2.5万余人次走上街头进行卫生清理。整治后的街道环境变得更加宜居宜业。
对群众民生问题的关注从“线下”到“线上”,实现“线下”到“线上”的良性互动。高度重视郑州市网络行政平台“心通桥”联系群众的纽带作用。对平台中出现的各类舆情,做到按时网上答复,不推诿、不拖办。对网民提出的问题,按照政策法规都一一耐心解答,做到有问必答。去年来,共接到 “心通桥”网友提问69件,答复办结事项69件。
另外,该街道投入70多万元,在有条件的小区建设62个充电棚,方便了小区居民电动车集中充电;投入80万元改造260间5000余平方米的居民临时安置点;多项措施维护农民工权益,全年解决劳资纠纷近20起,追回拖欠工资500余万元。
……
一组组简单的数字,生动验证了新华路街道民生工作的投入力度;一件一件民生工程的“接力”,诠释了“发展优先,民生至上”的深刻内涵;一张张开心的笑脸真实地回应了幸福的内涵。
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物质文明的同时,新华路街道还特别注重打造精神生活的“高地”。通过积极整合基层文化力量和资源,培养群众文化队伍,在12个社区建立了26支文艺队伍,进一步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2015年新郑市第二届群众文化艺术节系列比赛中,新华路街道代表队在广场舞、盘鼓比赛中分别获得一等奖。同时在郑州市广场舞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如今,每当夜幕降临,新华路街道辖区内的公共广场、街心花园,甚至房前屋后的空地上,到处都能见到伴着优美欢快的节奏翩翩起舞的群众。许多群众都为生活在现如今的新华路街道竖大拇指,“不仅各项公共基础设施建得好,日子过得也滋润,心里感觉舒坦!”
便民服务贴心更暖心
1月22日,气温骤降,天空下起大雪。王红丽和她的同事披着一身雪花回到新华路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她刚从外面巡查辖区内流浪乞讨人员回来。
“我们的服务半径并不局限在大厅之内。”王红丽说,她在便民服务中心内负责民政窗口。“尤其民政这块,要经常深入到辖区的各个角落,天越冷越要出去!”
前两天,王红丽在巡查途中发现一个流浪乞讨人员,他穿的很单薄,看样子精神似乎有点问题。王红丽给他件棉衣让他穿在身上,这个人一直拒绝穿上,王红丽便和同事一路跟随,一边走一边做思想工作,最终说服他穿上了棉衣。像这样的事情,王红丽遇到过很多。
而这,只是新华路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工作的一个缩影。
在新华路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内,设有劳保、民政、土地等办事窗口,每个窗口标牌醒目。“服务真贴心!一步也没多跑!”刚刚办完手续的王女士由衷地赞叹道。
该街道将便民服务中心打造成直接面向基层群众“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办好事”的服务平台。中心实行集中式办公,建立了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并印制了办事指南和办理流程图,确保便民服务中心规范运作,让群众办事少跑了一趟路、少进了一扇门、少找了一个人,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方便。
为解决社区群众“最后一步”问题,新华路街道依托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在辖区内12个社区建立了便民服务大厅,大厅内每天由社区“两委”班子轮流值班,为居民群众来访、办事提供方便,第一时间解决居民反映问题,方便居民办事。
同时各社区便民服务大厅结合群众需求,有针对性的定制服务内容,来满足广大居民的需求。其中仓城路便民服务大厅根据社区人口多、小区多、物业投诉多等特点,在大厅内特别设立了物业服务柜台,使“家门口的事”在家门口都能得到解决。去年来,新华路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大厅全年接待群众12万人次,办理民生实事13万件。
同时,新华路街道还在辖区内的每个社区成立了社区志愿者服务队,服务内容包括环境卫生、敬老助残、法律咨询、维修服务及文体等多项内容。志愿队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有力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
另外,该街道在去年5月份进行了社区换届选举,确保把群众满意、社会认可、组织放心的优秀党员干部选拔到社区党组织中来,打造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基层干部队伍。通过换届,一批懂经济、会管理的社会能人当选为支部书记、社区主任,为社区“两委”班子增添了新的血液和活力。年底又对各社区“两委”班子及成员进行了集中综合考评评价,全面掌握社区“两委”班子的运行状况。通过抓班子、强基础,带队伍、促发展,新一届社区党组织正逐渐成为促进和谐、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和推动发展的领导核心,为整个街道的和谐快速发展提供了群众基础和组织保障。
战鼓声声催人进,风正扬帆正当时。“十三五”号角已经吹响,另一个五年征程已启航,新华路街道将以更加开拓进取的精神、更加奋发有为的干劲,赶超发展再上起跑线!
《新华路街道:发展惠民生 谱写新华章》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engzhou.yuduxx.com/xinzheng/382645.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