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2-06 10:29 我要投稿
“表”是城市的外表,体现在日新月异的城乡风貌;“里”是城市的内核,体现在不断提升的幸福指数。
在即将过去的“十二五”期间,新郑市委、市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重视和改善民生。坚持民生优先,发展为民,以为民实事办理为抓手,持续加大投入,强化举措,完善服务,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群众。五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13万元增至1.57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83万元增至2.5万元,城乡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大幅提升,城乡居民公众安全感指数持续保持全省前列。
一项项民生工程,得到群众的认可与支持;一件件为民实事,如一缕缕阳光,温暖着千家万户。五年间,人们发现,居住环境改善了,道路出行方便了,看病就医方便了,社会保障更全面了……新郑民生事业发展交出满意的答卷。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增进民生福祉”这句话,每年都会醒目地出现在新郑市政府工作报告里,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和“十二五”经济社会建设的重大主题。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不仅是百姓的殷切期盼,也成为“十二五”期间新郑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心。
教育资源更优越——在教育资源配置上,新建、改扩建中小学82所、幼儿园36所,迁建高中1所,继续完善小学、初中、高中段12年免费教育,高考成绩连续24年保持郑州市先进位次。
生活保障更健全——生活保障是民生之基。过去五年,新郑市生活保障建设突破不断、惊喜连连。在养老服务保障上,60周岁及以上群众参保率达100%,建成村级幸福院、社区托老站28家,为6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推行6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和免费参观景区景点政策,70岁以上老人享受高龄补贴。
看病就医新体验——出家门步行5分钟内就能找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看病环境越来越好;农民看病吃药报销比例不断提高……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群众看病吃药有了全新体验。在医疗保障上,市级公立医院建设、第二人民医院迁建等工程全面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8%,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7%。
就业门路更宽广——从新型农民培训,到农民技能培训;从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公益性岗位,到规划建设农民创业园,新郑市千方百计创造就业岗位,让人民群众的就业门路越来越宽。五年来,通过开展以免费技能培训、免费推荐就业的“双免”工程,共转移农村劳动力5.5万人;成立62个农民协会,规划建设农民特色创业园12个,引导6.2万农民投身大众创业的潮流,带动农民增收10%以上。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岗位41760个,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394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775人,开展各类就业培训85366人,其中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43737人。
攻坚克难保安居——随着畅馨苑经适房建设全面铺开,广大群众“安居梦想”正在变成现实。 “十二五”规划建设15万平方米。目前,已完工23万平方米,完成率153%,建成2224套,入住2092户,入住率94%。
千方百计保平安——建立市、乡、村三级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了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服务治理体系。2011年以来,民生“110”指挥中心共受理群众来电12万余次,其中立案78462件,办结78322件,办结率99.8%。
这五年,是新郑市砥砺奋进、取得丰硕成绩的五年。
这五年,也是新郑百姓得实惠越来越多的五年。
根据新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每年的民生工程项目都在科学地调整、扎实地推进,2011年以来,新郑市公共财政民生支出年均增幅达到25.4 %,累计民生支出158.5亿元,预计今年民生支出将达44亿元。
社会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社会救助体系日趋完善,就业再就业成效显著,群众居住条件持续改善,教育整体质量稳步提高……民生工程连着民心,提升着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数,让63万新郑群众生活得更踏实。走过五年,一个个“民生工程”让群众看到了生活的切实改善,体会到市委、市政府对群众利益的深情牵挂。下一个五年,新郑必将描绘出更加精彩的“民生蓝图”。
《回眸十二五精彩看新郑:“表里”和谐 共享幸福》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engzhou.yuduxx.com/xinzheng/285603.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