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8-23 08:57 我要投稿
本网讯:近年来,新郑市关工委以在广大青少年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特色活动基地为平台,以发挥“五老”人员作用为抓手,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动员和引导各部门及社会各界参与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培育青少年核心价值观
近年来,新郑市关工委多措并举,在广大青少年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远大志向,培育美好心灵。
主题教育具体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文明进步和一个国家发展壮大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他还强调,少年强则国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少年儿童抓起。新郑市关工委在全市广大青少年中用报告、演讲、征文、网络和书信、摄影、阅读、歌曲传唱等形式开展“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每年7月份,开展 “党史教育月”活动,通过阅读有关党史和优秀党员典型事迹的书籍,观看反映党的光辉历史的红色影视剧等形式,让青少年了解党带领人民所取得的成就,从而激发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坚定跟党走的理想信念。每年3月份,坚持在全市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通过举办主题班日、队日、团日、党日,以及报告会、主题演讲、读书征文、文艺演出等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了解雷锋、崇尚雷锋、学习雷锋,做新一代雷锋传人。引导广大青少年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志存高远、发奋学习、锻炼意志,不懈奋斗。
传承教育生活化。中华民族要继续前进,就必须根据时代条件,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优秀文化,特别是包含在其中的传统美德。用传承文化经典,引领青少年践行核心价值观,是新郑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一个亮点。新郑市关工委在中小学生中举办诵读优秀古典诗歌大赛,各中小学以《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论语》等为主要内容,以班为单位,每天晨诵经典20分钟,让学生在晨读中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展“中华颂经典诵读行动”行动,从“诵读内容课程化”、“诵读课题研究化”、“诵读活动系列化”、“活动形式多样化”、“诵读成果展示化”、“活动行为规范化”、“诵读评价系统化”等七个方面入手,开展了“诵读经典,传承文明”特色学校建设活动。城关乡东郭寺小学的《我是乐天故里人》、郭店镇前时小学《弟子规》、龙湖镇林锦店小学的古诗操、城关三初中《白居易诗词诵读与鉴赏》、新村镇一初中的《诗体十八例》。传承文化经典不仅在学校,更在全市蔚成风气。党政机关纷纷开办文化讲堂,好想你、韩都药业等企业办传统文化培训班,万佳超市专门组织所有青工参加论坛,在超市播放文化经典视频,让青工们在感染和熏陶中践行核心价值观。
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核心价值观滋养着青少年健康成长,“厚德自强、传承创新”的新郑精神之花绚丽绽放。
二、帮青少年养成良好习惯
新郑市关工委建立特色活动基地,以特色活动基地为平台,让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综合服务活动基地——新郑市青少年及大学生服务中心。新郑市有中小学生10万人,大学生15万人(境内有12所高校)。为给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成才条件,以市关工委为主,市教体局、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人劳局等17个单位服务青少年等部门参与,组建新郑市青少年及大学生服务中心。自中心成立以来,接待46000余名青少年及830名家长参观学习接受警示教育,培训法制和心理教师1800余人次,开展青少年求助、咨询等820余例。每年组织20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及文化交流、爱心公益志愿活动,增强了现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和人生规划。分别在新郑市市直中学、外国语小学、新华路小学、二中分校、新郑市人民医院、卓峰制药厂、皇宫大酒店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教育学、医学、药学、酒店管理等专业的实践实习基地。
黄帝文化教育活动基地——黄帝故里。黄帝故里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圣地,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1996年底被命名为郑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始祖山黄帝文化景区被中国侨联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新郑市关工委建成黄帝文化教育活动基地, 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缅怀始祖功德、弘扬黄帝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的平台。对增进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广大青少年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爱国热情,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少儿版画活动基地——新华路小学。在新郑特色教育的百花园,关工委活动基地新华路小学少儿版画花开别样,独绽芬芳,享誉全国。共创作版画作品2.5万幅,有2358件幅版画作品送往美国、日本、韩国、印度、西班牙等国家交流参展,荣获国际最高金奖2枚、金银铜奖258枚,中央、省市等多家知名媒体进行多次专题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全国少儿版画之乡”且成功承办全国首届少儿小版画展。
科普科艺活动基地——实验小学。“五老”人员引导鼓励学生跳出课本,培养爱好兴趣,组建器乐、舞蹈、集邮、烹饪、保护动物、环保等兴趣小组,举行烹饪等各种比赛,从小培养高尚道德情操、良好生活习惯和动手动脑的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新郑市关工委围绕“孩子健康成长需要什么,我们就努力提供什么,孩子欠缺什么,我们就弥补什么”的工作理念,日常工作中多方位帮助青少年成长和创业。
法制宣讲进校园。在新郑,校校配备有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实现“一校一法官”。2012年7月,“百名法官进校园、百场法制报告会进校园”活动启动。编印《新郑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培训读本》、《新郑市中小学生法制五项警示教育读本》等自编教材2000余套,发放到全市中小学校每个班级,由专职法制辅导员和班主任组织学习。关工委组织“五老”人员深入各学校开展心理、法制教育报告、讲座480余场。使青少年遵纪守法养成明显增强,全市在校中小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
建留守、流动儿童之家。八千乡留守、流动儿童之家处处回荡着孩子们开心的笑声读书声。教室里电脑、亲情电话、多媒体、电视、图书、活动器材等一应俱全,孩子们尽情玩耍,全无缺少父母呵护的忧郁。与全市其它36所设施齐全、环境优雅的留守儿童流动之家一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课外活动,“五老”人员与老师的循循善诱、倾情辅导,让孩子们不再孤独,尽享家的温馨。想爸妈了,他们随时拿起电话,与远在他乡的父母说说话,互诉浓浓亲情。
保护青少年安全、健康。新郑市关工委把“贫困学生”、“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失足青年”等特殊群体的关爱作为关工委工作的重中之重,市关工委在每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等重要节日,都对一些“留守儿童”、 “贫困学生”进行慰问,并为其送上了书包、文具、体育用品和营养品等慰问品,给孩子们带去最真诚的节日祝福。开展 “利海春雨助学行动”探访受助学子活动,继续实施“春蕾计划”,让留守儿童、贫困学子沐浴爱的雨露阳光。为真正解决留守未成年人的教育监护等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500多名“五老”校外辅导员活跃在全市中小学,讲传统,说历史,谈榜样,论人生,帮助问题少年端正人生方向;163名“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对学校周边网吧明察暗访,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在新郑中专、新村一初中、郭店镇武冈小学建立了“无家可归青少年学习教育基地”,接收相关部门转送的无家可归、流浪乞讨青少年学习。同时,依托乡镇中小学校设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和“情感驿站”,组织退休老教师、青年志愿者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在节假日里开展关爱行动,带领留守儿童做游戏,辅导作业等。
服务青年就业创业。一是就业指导,在市教体局指导下,联合科工信委等部门走访企业,了解用工诉求,搭建校企联姻平台。先后邀请省人事劳动厅专业人员开展就业创业指导讲座、报告15场(次),服务对象万余人。在市人民医院、卓峰制药、皇宫大酒店等企事业单位建立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为大学生就业打好基础。二是技能培训,秉承“动员一个青年,富裕一个家庭,带动一方群众”的理念,组织全市广大教职员工、老同志,深入乡镇、走进千家万户和田间地头,动员广大青少年参加免费职业教育、免费技能培训、免费创业讲座;依托市成人职业学校、劳动培训机构等资源开展职业技能、创业知识和实用生产技术培训,使他们具备就业、创业的能力,实现了“学有所教、业有所就(创)、劳有所得”。三是帮扶就业,与我市韩都药业、正龙食品、瑞泰科技、好想你枣业等十余家知名企业结合,开展就业订单式教育培养,近三年里,先后有2800名青年实现了一次性就业。市教体局、科工信委等部门联合好想你等十数家企业,搭建校企联姻平台,邀请省市劳动部门到境内高校举办就业创业指导讲座,在市内企事业单位建立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全市待业青年、在岗职工、青年农民纷纷进入市职业中专和320余所乡镇、村级成人学校学习职业技能、生产技术,创业致富。
关心下一代工作任重而道远,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新郑市关工委和全市所有五老人员,正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继续务真求实,团结拼搏,让每一个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健康成长、成功创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斗不止,奉献不已!
《[老干部局]圆青少年成长成才之梦》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engzhou.yuduxx.com/xinzheng/229994.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