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记者在
新郑市具茨山管委会苗家沟村委会院内看到一堆堆小山般的红薯,还不停有村民拉来一车一车的红薯。院内的空地上有一台机器正大口地把带泥的红薯“吃进肚子里”,从另一边出来是带着水滴的干净的红薯。
有村民告诉记者,这里的机器洗红薯和磨红薯一次性完成,非常方便。看到这样热闹的场面,有一个人最高兴,她就是苏艮红。
2011年,苏艮红当选苗家沟村委会主任,看到乡亲们一年到头在自家土地上勤劳耕作,收成却仍然只顾得上温饱。“如何提高土地收益,让群众手里有更多的余钱”,这是当时苏艮红的朴实想法。
在土地上做文章,这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对于苗家沟村来说。苗家沟村地处山区,土地比较贫瘠,遇到干旱的年景,收成更低。村里一直有种红薯的传统,但红薯种植都是一家一户的“单打独斗”,群众既不熟悉市场也不讲究种植技术,种植红薯并没有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提高收入。
在苏艮红的倡导下,村里成立了“大脚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的主打产品就是红薯做的手工粉条,除此之外还经营群众自产的小米、山村柴鸡蛋等。
在具茨山管委会的支持下,苏艮红当年免费为全村村民发放红薯苗,并且无偿提供化肥等农资,鼓励群众种植红薯。今年她又自掏腰包
投资五六万购买了洗磨一体的做红薯芡的机器,建设了十几个盛芡的池子,村民可以随便使用,只需要支付少量的水电费,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合作社的成立,让苗家沟村红薯种植变过去的“单打独斗”为“抱团出击”。苏艮红告诉记者:“合作社的管理保证了苗家沟红薯手工粉条的质量,以质量立足市场,反过来又扩大了苗家沟红薯手工粉条的知名度,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群众的收益。”
今年,她们又从省农科院引进了“徐薯22”等红薯新品种,并且定期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开展讲座,对群众种植红薯进行指导。优良的红薯品种加上科学的种植方法,群众今年种植红薯都获得了大丰收。
正在这里等待磨红薯的刘松有告诉记者:“今年家里种了三四亩红薯,平均一亩地能收获四五千斤,做成手工红薯芡后,一亩地纯收入会有六千多元,比以前种玉米的收益强多了。”加入合作社让群众尝到了甜头,如今苗家沟全村170多户有一多半都加入了合作社,不仅是苗家沟本村,还有外村的不少群众也有加入。
苏艮红拿出今年从省农科院新引进的红薯新品种告诉记者:“这种墒薯19属于高淀粉红薯品系,比较适合做成红薯芡,这种黄香蕉水果红薯脆甜可口,适合生吃,我们这的水果品种红薯在新郑还是第一家哩。”苏艮红自豪地说。
谈到未来的打算,苏艮红告诉记者,下一步合作社还打算将“大脚岭”注册商标,争取将苗家沟的手工粉条名气打出去,让人提到苗家沟的粉条都会竖起大拇指。将来还要扩大水果红薯的种植面积,将苗家沟的水果红薯摆上超市的货架。谈到未来,苏艮红信心满满。
《具茨山管委会苗家沟村专业合作社种出山地新希望》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engzhou.yuduxx.com/xinzheng/186742.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