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晚,我市市区及新村、城关、和庄、辛店等乡镇及出现雷电暴雨大风天气,使部分小麦出现倒伏。目前小麦正处于灌浆期,穗小头轻,植株摇摆弹性范围大,且目前小麦虽有倒伏,但基本没有出现大范围连片倒伏。个别农户一些地块倒伏面积较大,发生点片倒伏,严重的整块麦田全部倒伏。这部分倒伏田块多数属于播期早,播量大,肥水充足,群体过大,田间郁闭,基部节间过长,秆壁薄软而不实。
小麦倒伏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小麦灌浆期前发生的倒伏,称为“早期倒伏”,由于“头轻”一般都能不同程度地恢复直立。二是灌浆后期发生的倒伏称为“晚期倒伏”,由于“头重”不易完全恢复直立,往往只有穗和穗下茎可以抬起头来,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补救对提高穗粒数和粒重意义重大。
小麦倒伏后叶片重叠,光合作用受到影响,植株体内输导组织不畅通,养分和水分的运输受阻碍,对产量影响很大,是高产的最大障碍。而且由于田间湿度大,通风、透光不良,极易造成白粉病、纹枯病等病害发生。
倒伏小麦可采取应以下补救措施:
1、风雨过后抓紧用木杆轻挑倒伏麦株,抖掉麦株上雨水,减轻重量,使上部茎节加快恢复直立。挑麦时不得大翻个,折损茎秆。如倒伏超过两天,让麦穗自然抬头,不扶、不捆为好,随其自然生长。因风雨而倒伏的,可在雨过天晴后,用竹秆轻轻抖落茎叶上雨水珠,减轻压力帮其抬头,但切忌挑起而打乱倒向,或用手扶麦、捆把。当小麦倒伏后,小麦的茎杆就由最旺盛的居间分生组织处向上生长,使倒伏的小麦抬起头来并转向直立,还能保持两片功能叶进行光合作用,如果倒伏后采取扶麦或捆把的措施,一是折断损坏了一部分小麦;二是捆把后使穗、茎、叶密集在一起,不能自展散开,通风透光不良,容易发黄霉烂,失去光合作用的能力反而更加减产。
2、喷洒磷酸二氢钾。亩用量150--200克,兑水50--60千克喷洒,可以隔4-5天再喷一遍,以促进生长和灌浆。
3、加强病害的防治工作。如果倒伏后没有病害的发生,一般轻度倒伏对产量影响不大,重度倒伏也会有一定的收获,但如不能控制病害的流行蔓延,则会“雪上加霜”,严重减产。及时防治倒伏后带来的各种病虫害,是减轻倒伏损失的一项关键性措施。防治小麦白粉病、锈病、叶枯病,每亩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80克,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60克,或25%丙环唑乳油30~35毫升,或25%戊唑醇水乳剂20~30毫升。防治麦穗蚜,每亩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20克,或3%啶虫脒乳油30~40毫升,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40毫升。
《[农委]小麦倒伏后如何处理》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engzhou.yuduxx.com/xinzheng/177571.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