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2-03 15:29 我要投稿
卫生服务站、幼儿园、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警务室、小超市有序地分布在环境优美、楼房成排的社区里;居民不出社区,即可享受教育、计生、社保等服务;闲下来,文化活动中心转一转,可以找点“精神食品”……这是省城郑州配套成熟社区里的普通居民生活。不过,这里描述的不是郑州居民的生活,而是新郑市孟庄镇鸡王社区居民的生活。
社区居民王德才原来是一个干农活的好手,曾经向往城里人的生活,但他现在很欣喜眼前的日子。“俺村居民,每人按50平方米安置房进行无偿安置,现成的;社区预留安置房、门面房的10%作为集体资产,能‘分红’。”王德才掰着指头一边算,一边对记者说,“零成本‘旧屋换新居’,每年给现钱,周边企业还有岗位,这生活美气着哩!”
鸡王社区所在的孟庄镇一带紧邻省会郑州,是“红枣之乡”——新郑种植红枣历史悠久、种植面积集中的乡镇,这里的乡亲们能种枣树,会耕地种麦。人常说:“背靠大树好乘凉。”奇怪的是孟庄镇一带多年来一直被“临着省城受穷”的奇特现象困扰,直到最近两三年新型城镇化在新郑推开,这一状况才得到改变。
改变不仅在孟庄。在新郑,从北到南的龙湖镇、薛店镇、梨河镇等都在变化:集体经济规模壮大、产业分布合理、农民增收等。新郑市委书记王广国在接受采访时说:“省、市要求产业为基、就业为本,强调产城互动,是告诉我们确保农民利益的最终途径还是靠发展。不过,各自有招,看谁用得活。这几年,新郑基本上把全部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都用于发展产业,同时通过城镇棚户区改造和拆旧村建新社区来实现倍增发展。这其中,虽然用了土地,但跳出了‘土地财政’的窠臼,从长远发展来看,盘活土地、资金、产业后,这一盘棋将会越下越活。”
去年,新郑市入选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城市,这一来自国家级的荣誉和肯定,也再次证明了该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突出成绩。新郑究竟有何妙招?记者在当地进行深入走访调查。
找路子充实钱袋子
实打实地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当地财政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修路要花钱,生态廊道建设要花钱,其他公共设施也要花钱……用钱的地方很多,但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是让老百姓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而是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活得更轻松。所以,新型城镇化建设要用的钱得找,但不能找到老百姓的头上。
“思想解放黄金万两”。为解决资金问题,新郑市没少费功夫,外出考察,研究讨论,最终确立一套“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债券化、债券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并通过BT、BOT、PPP等方式,实现了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融资为主的转变、资金使用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据统计,目前,新郑市共筹融资71亿元,其中银行贷款占比不足30%,大部分是通过信托、城投债、融资租赁等方式获得的。
《新郑:破城乡二元结构建可持续发展临空经济强市》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engzhou.yuduxx.com/xinzheng/123372.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