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1-20 20:19 我要投稿
【南京日报11月3日郑州电】中国人没有不知道黄帝的,他可是中华民族的老祖宗,要不中国人怎么叫炎黄子孙呢?可是最近他老人家连一点“清静”之地也没了,因为两派学者正为他几千年前住在河南新郑还是新密而争论不休。可巧,这些学者都正在郑州参加“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记者连忙前去采访,一探究竟。
文献皆是“新郑说”
历史上,真实的黄帝名叫公孙轩辕,是河南境内有熊氏部落(该部落的图腾是熊,故曰有熊)的首领。有熊氏部落在今郑州一带过着农业定居生活。但是当时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还有炎帝部落、蚩尤部落等许多部落。他们为财富常常发生战争。黄帝于是就带着部众发展生产、整顿军备,先后打败了炎帝和蚩尤,其他部落也纷纷臣服,这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融合奠定了基础。
黄帝统一各部落后,就将统治中心建在有熊氏部落的所在地。这个地方在哪里呢?《水经注》记载:“新郑县,古有熊之墟,黄帝之所都也。”文献还说,黄帝自己住的地方叫“轩辕丘”。
新郑市地方志办公室副编审刘文学介绍,新郑城北关有始建于汉代的“轩辕故里”祠一座,祠中有清乾隆年间《重修大殿碑记》,记述黄帝所居轩辕丘就在祠后。而新郑关于黄帝的古迹就更多了。更加重要的是,“上自战国下迄当代,历史文献皆记述黄帝故都在今新郑,没有二议。”
古城寨考古产生“新密说”
但是1997年以后,与新郑一界之隔的新密市却在市区东南35公里处的曲梁乡大樊庄村古城寨发现了面积为27万平方米的古城遗址。2000年,这一遗址被评为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这个遗址的主宰是谁呢?考古人员在遗址中发现了大型宫殿基址和廊庑式建筑群,从而认定这是带有都邑性质的古城址。而文献说“黄帝始筑城而居”恰恰与遗址性质相同。更为巧合的是《大清一统志》记载:“轩辕丘在新郑县西北故城”。古城寨遗址方位也就在新郑市西北25公里处。
“丘者,城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曹桂岑说,“新密古城寨遗址正是轩辕丘。”
两派争论无定论
对于“新密说”的观点,刘文学坚决反对。他告诉记者,最大的问题是,古城寨遗址的年代和黄帝生活的年代是不一致的。原来现在大多数学者都认为黄帝生活在距今5000—7000年的仰韶文化中后期,而碳14测定古城寨遗址是龙山文化(4000—5000年前)中晚期的建筑群。这和黄帝生活的年代相去甚远,怎么会是轩辕丘呢?他认为这个地方应是文献中记载的古郐国都城。
记者随后又采访了曹桂岑,他告诉记者,最近的考古发掘表明,古城寨存在着十多层的文化叠压,并非只是某个文化时期的产物。单是城墙修筑,在龙山文化“挡板墙”的下边还存在着更早的“板块叠筑墙”。
“就从文献来说,黄帝在仰韶时期也是有争议的。因为仰韶文化属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其首领不会是个男性。”新密市的一位学者说,“相反处在父系氏族阶段的龙山文化,反倒更适合黄帝。”
曹桂岑说,“新郑至今没有发现黄帝都城遗址,这就能说明问题。”而对文献皆称新郑为黄帝居址,曹老的观点是,文献称的“新郑”是包括现新郑、新密和郑州在内的古郑国,而非仅指今天的新郑市。
黄帝葬在哪里也是谜
黄帝留给子孙的争议不只是建都何方,他死后到底葬在哪里也是一个谜。记者了解到,传说黄帝在位100年,死于荆山。葬地主要有三说:一说在有熊国溱水东案,即今郑州市新郑城关乡外熊庄东100米处,现在那里还有一座陵,周长80米,高2.5米。二说在桥山,即今陕西黄陵县城北,也有陵一座,周长48米,高3.6米。三说在荆山,即今河南灵宝市阳平镇北约5公里的黄帝岭上,陵高5.8米,周长40米。这一切仍要考古学家去认证。
特派记者 李冀
(编辑 思夕)
《河南新郑新密两市争抢“老祖宗”》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engzhou.yuduxx.com/xinzheng/117628.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