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郑州新闻 > 金水区新闻 >

中国教育报聚焦郑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摘要]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聚焦郑州课程改革——矢志不渝打造“自主课堂” 2013-04-06 有人访问 4月5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聚焦郑州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纪实。 (本网讯)4月5日,中国教育报在头版头条“‘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典型报道”栏目...

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聚焦郑州课程改革——矢志不渝打造“自主课堂”

2013-04-06 有人访问 



4月5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聚焦郑州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纪实。

   (本网讯)4月5日,中国教育报在头版头条“‘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典型报道”栏目,以“矢志不渝打造“自主课堂””为标题,深度聚焦河南省郑州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纪实。

    文章回顾了郑州十年课改,分别从关注课堂方向、课堂行为,到关注课堂文化的重建,对课改带来教与学行为的深刻变化;课程改革如果不伴随评价的变革,其过程将举步维艰——课改改变“唯分数论”的评价体系;整体推进、行政与教研双轮驱动、搭建平台、典型引路——行政推动为课改推进提供强大动力等三个方面对郑州市到底走过了什么样的路、课改又给郑州教育带来了怎样的变化进行了深度解读。

    文章最后指出:以校本教研为支撑,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细化解读课程标准为重点,以行政推进为保障,郑州市课改走过的是一条问题持续解决、注重成果积累、不断生成提升的持续生长之路。

    全文如下: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典型报道

矢志不渝打造“自主课堂”

——河南省郑州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纪实

  ■记者 赵小雅

  从2010年秋季开始,物理老师陈怀忠就成了郑州一中特殊小群体中的一员。随着“主体课堂实验”在高一4个班开始推行,陈老师与其他14位老师一起,成了这场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的先行者。在郑州102中,从2009年开始启动的“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实践,拉开了该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序幕。校长崔振喜说,相对于前期追求的有效、高效,自主课堂已经是“第三代课堂”,这样的课堂明显颠覆了原有课堂的学习模式、教学方式、学习内容。

  执着课改的不仅是这两所学校。在郑州市,记者所到县区和学校,对课改的认知和实践路径有着高度共识。在郑州一中校长朱丹看来,这是因为“有气候、有种子”,而他所说的“气候”和“种子”,就是郑州市矢志不渝推进十年课改所积淀的深厚基础。

  那么,十年课改,郑州市到底走过了什么样的路?课改又给郑州教育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从关注课堂方向、课堂行为,到关注课堂文化的重建——

  课改带来教与学行为的深刻变化

  眼下,“道德课堂”成了郑州市课改的热词之一。

  说起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田保华说,应试本位的教学观、知识本位的课堂观、分数本位的评价观恶化了师生的生存状态,并导致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如何让课堂成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使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人格健全和健康发展的过程,这成了郑州课改的新方向。

  从2004年起,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全市推进的校本教研搭建了研讨课堂教学改革的平台,细化解读课标提供课堂教学改革的抓手,课堂教学达标活动促进了教学行为的落实。从开始的关注课堂方向、课堂行为,到关注课堂道德、课堂生命和课堂文化的重建,到目前最终确立更加清晰的“道德课堂”建设新目标。

  郑州一中高三(1)班学生王思凡自认为是乖乖女,性格比较内向,但从2010年学校开始探索实施“主体性课堂”以来,她觉得自己整个人都变了。由于课堂上总是有讨论与争论,她变得敢于表达、愿意分享了。她说,在这样的课堂上,她不再执着于对与错,而是执着于能够自主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郑州73中七年级历史老师林照楠说到现在的教学时很兴奋,她认为与原来的教学相比,目标更明确了。她说:“现在教学中我首先必须回答好三个问题,即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你如何确信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而这三个问题,正是郑州市教育局围绕“道德课堂”建设提出的教师8项基本素养当中的第一条。

  郑州市102中学副校长孙丽红说,2009年10月,在“道德课堂”实践初期,市教研室的全体教研人员深入学校观课指导,使得改革在开始便得到了专业支持。2011年秋季,课改进入高原区的时候,市教科所又派出了专门研究人员深入学校,带领教师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小课题研究,使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走得更扎实有效。

  为了给课堂教学转型提供专业支持,全市各级教研部门都成立了学科教研中心组,有的还成立协作区与学区教研团队。市教研室相继出台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观课议课指导意见、学科组建设意见、课程纲要编制意见、作业建设指导意见、学习小组建设指导意见等具体指导意见。郑州市还推出了“道德课堂”教师的8项基本素养和十大行动策略。

  围绕“道德课堂”建设,全市确立了5个市级总课题。在总课题框架下,各学校结合实际,确立子课题开展实践与研究。“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理解课堂”、“生命课堂”、“全参与课堂”、“主体课堂”、“生本课堂”,等等,学校各具特色的“道德课堂”实践与研究异彩纷呈。

  课程改革如果不伴随评价的变革,其过程将举步维艰——

  课改改变“唯分数论”的评价体系

  期末考试一结束,郑州一中便着手分析考试情况,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着眼于改进。

  全市各级教研室开展经常性的调研诊断性评价工作。市教研室主任周文胜说,现在全市教研系统在教研当中关注的问题,都是在各层面调研与评价诊断的基础上确立的。“促进学习的评价”、“指向问题解决的研究”,观念的转变为课改的深化提供了支持。

  2012年年底,郑州市教研室发布了全市学年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周文胜介绍说,报告结合证据提出了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比如,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都存在学生学业水平达不到相应学段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情况。这就要追问,在教学中是否把“帮助学生达标”作为教学评价的刚性要求?再比如,通过对八年级的学业水平测试分析可以看出,男女生在语言学习方面存在先天差异,如果我们无视这种差异,简单地采用无差别的教学方法,男生在语言学习能力和学习结果方面的劣势就不可能得到改变。

  此外,学业报告还显示,小学非本市户籍学生占到了40%,初中非本市户籍的学生占到了30%,一些区接近了50%。“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源结构的变化,我们是否应该首先在课程建设和学习方式方面加强研究?”周文胜说。

  最近几年,在华东师大课程所的专家团队帮助下,郑州市实施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开展了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实验。2011年,开始与相关机构合作,探索建立中小学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体系,除了纸笔测试,还使用了问卷调查、体质检测等方式,学业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质量,也研究影响学生学业质量的各方面因素,例如师生关系、教学方式、校长的课程领导力等;不仅关注学生的当下状态,也关注学生和学校的进步。

  说到正在探索的以学业质量评价为核心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田保华说,评价本身具有导向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教学的方向,进而决定学生发展的方向。评价改革的探索,正是为了发挥评价对学校发展、对教师提升、对学生成长的引领与促进作用。

  整体推进、行政与教研双轮驱动、搭建平台、典型引路——

  行政推动为课改推进提供强大动力

  回望走过的10多年的课改之路,郑州市教育局局长毛杰认为,他们历经了四个阶段,即起步探索阶段、整体推进阶段、重点突破阶段、常态化发展阶段。而“整体推进、行政与教研双轮驱动、搭建平台、典型引路、阶段总结、生成提升”,这一工作思路贯穿了课改的始终;“一年一会、一会一地、一地一题、一题一解”,这样的工作措施10年来一以贯之。

  “一年一会”即一年召开一次全市课程与教学工作会、德育建设会、校本教研工作推进会;“一会一地”即一年选定在一个县(区)召开;“一地一题”即一次会议确定一个主题;“一题一解”即针对一个主题进行研讨交流,提出问题及解决办法,形成共识以后,再在全市贯彻落实。

  对从2005年起的8届全市校本教研工作推进会,郑州市教研室的教研员们都很熟悉。“2005年,统一了对校本教研的认识,明确了行动策略,提出了四项基本要求;2006年,针对推进工作中的问题,明确了‘四个观点’,澄清了‘四种糊涂认识’,提出要把握‘五个要点’、做好‘三项基础工作’、抓好‘三个点’;在学校层面倡导‘三研一体化’和‘教师文化转型’;2007年,引导教师研究本学科课程标准,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科能力;在全市开展课堂教学达标活动……”

  行动起来的不仅有各级教育局及相关科室、教研室,同时,以各种专题培训与论坛为载体,校长、业务校长、教务主任、德育主任、教科室主任等在课改当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人都卷入到课改的大潮中来。73中校长孙福增仍然记得在市直学校课改论坛上,市教育局领导坐镇,校长们就课改问题答辩的情景。

  围绕课改,每年确定一个主题,针对主题找出问题,形成共识,提出解决的行动方案和策略。区域性地推进与引导,使得全市课改风生水起。

  在新密市,为推进课改,教研员与教育科的所有人员都要求到学校任兼职校长,帮助学校推进课改。该市教研室主任张万盈说,课改促进了新密教育从形式到内涵都发生了变化,“连山里面50多岁的教师都知道课堂是生成的。”而在郑州市二七区,随着课改的推进,全区每一个教研员都有了自己领衔的课题。

  以校本教研为支撑,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细化解读课程标准为重点,以行政推进为保障,郑州市课改走过的是一条问题持续解决、注重成果积累、不断生成提升的持续生长之路。

  新闻拓展

  深化课改提升区域教育质量

  郑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毛杰

  郑州开展基教课程改革实验12年来,从建立、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到加强中小学学科建设;从提高教师学科能力,到细化解读课程标准;从对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有效性的叩问,到对课堂道与德的求索;从课堂教学评价范式的研究到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用区域教育的实践行动,探索走近目标的路径和方向。

  作为区域教育的管理者,我们以价值引领、制度建设为核心进行顶层设计的优化,涵养教育生态,让教育的主体——学校、教师、学生拥有充分生长的空间。全市各中小学以持续追问教育价值、不断反思教育行为为思维原点,在对“教育的根本使命就是要实现人之为人的价值”的践行中,把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牢固确立“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不断深化实践探索。

孙宏伟 责编:孙宏伟 


《中国教育报聚焦郑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engzhou.yuduxx.com/jinshui/200854.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