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郑州新闻 > 商都郑州 >

退休豫剧名家17年收养6孤儿 为抚养孩子不惜茶楼卖艺

[摘要]? 6个孤儿都抚养成人了,如今王宽(左)夫妇在照顾他们的外孙王海龙。 记者 马健 图 “王宽家”回忆 那段卖唱的时光,在茶楼所有演员里他资格最老、级别最高、名声最响。 但年轻演员有时候一晚能挣几千块,而他有时候一晚就只能登一次台,挣60块钱。 人过四...

?
6个孤儿都抚养成人了,如今王宽(左)夫妇在照顾他们的外孙王海龙。 记者 马健 图


“王宽家”回忆

那段卖唱的时光,在茶楼所有演员里他资格最老、级别最高、名声最响。

但年轻演员有时候一晚能挣几千块,而他有时候一晚就只能登一次台,挣60块钱。

人过四十不学艺,可是王宽66岁再次拜师学川剧“变脸”。

而这一切只是为了在唱不动之前,抓住每一个机会挣钱,养活6个孩子。

中原网讯(郑州全媒体记者 石大东 邢进 董黎 张乔普 殷海涛 卢静 陈曦/文 马健/图)退休后在茶座卖唱10年,挣钱抚养了家乡6个孤儿,并将其中5个培养成受过良好教育、对社会有用的人,采访王宽老师时,我满脑子回转的就是这五个字:世间有情人。

在这喧嚣浮躁的庞大世界,这些“世间有情人”是那么可贵,他们让我们知道,我们眼中的冷酷世界原来从不缺少暖意;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地散发着无穷的能量和温度,感染着身边的人,感染着整个社会,让这个大多数人看上去又冷又硬的世界,软一点,再软一点,暖一点,再暖一点。

与庞大的人口基数相比,“世间有情人”是少数,但他们却是维系社会道德水准的最中坚力量,是人们映照良心与善意的镜子,是这个社会最为牢固的基石。

1

多项荣誉加身,王宽夫妇处之淡然

9月29日,英协花园艺术家大院3号楼,王宽的家中。

去年已经迎来金婚纪念的夫妻二人,完全不像是年过七旬的老人。俗话说,相由心生,他们金子一样的心,就这样映照在面容上,两张看上去足足比实际年龄年轻20岁的脸庞,眉目舒朗,笑容慈祥,令人如沐春风。

两位老人刚刚迎来了一件大喜事,他们一手抚养成人的孤儿汪文娜昨天订婚了。

而在不久前,他们获得了全国妇联“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全国最美家庭提名奖”,以及“河南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但对这两位朴实的老人来说,这样的荣誉实属寻常,坚持10余年抚养6名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儿,在旁人眼里是无法置信的事情,而在他们却似乎是一种本能。

“既然一开始决定抚养他们,那就一定要培养他们长大成人,这是不能含糊的。”在王宽和老伴儿王淑荣心里,最困难的时期都已过去,孩子们也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走向社会,成家立业,“负担小多了”。

“我的事都已经过去,现在社会上也有很多年轻人在做好事,做善事,你们应该多宣传他们。”以此为由,两位淡泊的老人拒绝了很多媒体的采访。

而我们得以走进两位老人家中,皆因14年前的一段因缘际会——2001年,《郑州晚报》以整版的篇幅,首次报道了这位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退休后到茶座“卖唱”挣钱抚养孤儿的动人故事。

而14年后,王宽老两口珍藏着的这份报纸,成了我们打开老人心门的“密码”。


《退休豫剧名家17年收养6孤儿 为抚养孩子不惜茶楼卖艺》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engzhou.yuduxx.com/jinri/254125.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