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2-31 09:00 我要投稿
临近岁末,惠济区毛庄村回迁村民安置房质量监督小组组长黄新洋和他的几位老哥儿愈发坐不住了,兴奋于翘首企盼的回迁安置日子越来越近了。
2013年4月,毛庄村征迁村民一期安置区动工,毛庄村成立“安置房质量村民监督小组”,抽选有经验、负责任的村民对房屋质量巡查监督。如今,一期安置区15.27万平方米已建成,二期安置区25.07万平方米完成内部粉刷,村民们乔迁新居指日可待。
全域城镇化步履铿锵
“十二五”以来,惠济区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通过古荥镇、毛庄镇、老鸦陈镇、花园口镇等小城镇规划的编制审批,基本实现黄河大堤以南125平方公里区域规划全覆盖;融资74亿元、征地1.03万亩,全面推进城区改造升级,城镇化率由“十一五”末的65%,提高到目前的74%。惠济区先后获得“全市城中村改造先进单位”“城乡规划建设先进单位”“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依托“两环三十一放射”和市域快速通道建设,惠济区五年征迁面积约3600万平方米,37个行政村实现征迁;率先实现三环内整村征迁,率先实现四环内全域城镇化;建成区面积44平方公里,面积扩大近2倍;棚户区改造安置房项目全部开工,开工面积950万平方米,建成面积400万平方米,46665群众实现回迁。
公建配套底气十足
与村庄征迁改造、安置房建设一样,惠济区“看得见、摸得着”的成绩还有很多。“十二五”期间,惠济区建设道路48条,辖区道路里程470.69公里,较“十一五”末增加36.4%,京广快速路北延、江山路拓宽改造、长兴北路和支线路网建设,打通了北区连接主城区的交通脉络,惠济区道路“东西不通、南北不畅”成为历史。
五年来,惠济辖区新建变电站2座、污水处理厂2座、消防站3处,公园3个,老百姓感受最明显的是水更清了,园更绿了,居住和出行更方便了。今年北郊热源厂建成,让北区居民冬日用不上暖气永远成为历史。
漫步惠济区生态廊道,人在树下走,车在绿中行。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林木环绕已成为郑州市民感受惠济的重要标志。五年来,惠济区建成江山路等11条生态廊道,绿化长度55公里,绿化面积485万平方米,连续3年荣获全市生态廊道建设先进单位;五年累计植树370万株,造林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0%;先后启动河清水美工程、蓝天工程、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无燃煤区域达26.7平方公里。
惠民红利花满枝头
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医疗服务档次、加快惠民项目落地……惠济区正视基础设施薄弱现实,“十二五”累计投入民生领域资金37亿元,用实际行动向群众交上了一份成果丰硕的“民生答卷”。
五年来,郑州实验高中、郑州市实验中学、郑州四中、郑州五十七中等名校“凤栖枝头”,38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崭新亮相,优质学位新增35000多个,国家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褒奖收入囊中;郑州市三院、惠济区人民医院、惠济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闪亮登场,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97%,新农合参合率99.95%;三产结构更趋合理,引进以万达广场为代表的第四种业态,填补了城市北区无大型商业中心的空白;博金商贸城、裕华广场、艺茂国际仓等一批商业综合体相继建成开业;生态品牌声名远播,河南惠济花卉产业集群、惠济区休闲观光农业综合示范区规划获批实施,接待中外游客4680万人次,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5%。
“十三五”期间,惠济区将牢牢把握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发展机遇,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重点做好“生态立区、商贸富区、文旅强区、科教兴区、开放活区”五篇文章,逐步实现“文旅融合、商旅融合、康旅融合、农旅融合、工旅融合”五大融合,努力实现“城区空间、城区生态、城区产业、城区管理、城区形态”五个转型升级,力争“十三五”末建成国际生态宜居旅游城区、现代产业融合创新城区,确保与全市同步在2018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来自:12月31日《郑州日报》记者 栾月琳 通讯员 张超)
《新型城镇化 引领北区大跨越》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engzhou.yuduxx.com/huiji/304350.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