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1-09 08:48 我要投稿
2012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打造“四个河南”、推进“两项建设”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省委对郑州的“三大一中”战略定位,紧紧围绕市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郑州都市区的目标任务,谋划实施了以航空港实验区为统揽、以“三大主体”工作为主导的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调研时要求,郑州的E贸易要朝着“买全球、卖全球”的目标迈进,国际陆港要“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作贡献”。 省委书记郭庚茂指出,郑州要承担“双重”责任,一方面要承担自身发展的重任,这直接关系到郑州老百姓的福祉;另一方面还要担负起服务区域发展的责任,即实施“三大一中”战略,通过自身的发展、服务功能的完善,带动全省的发展、服务全省的发展,甚至服务更大区域的发展。
省委副书记、省长谢伏瞻要求,郑州不仅仅是郑州人的郑州,而是全省的郑州,郑州的城市形象代表着河南的整体形象,河南在全国地位的提升首先要靠郑州地位的提升来带动,郑州要担当起领头雁和尖兵先锋的角色,践行“四个率先”,担当省会责任。
省委、省政府对郑州寄予厚望,近期出台的《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明确提出“建设郑州现代化国际商都,打造有影响力的高端核心城市,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希望通过郑州的发展,抢占制高点,带动河南走向国际化、加快现代化。
三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团结拼搏、创新进取,开创了郑州都市区大刀阔斧、势如破竹的建设新局面,使郑州步入了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的快车道。
为系统梳理全市上下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探索实践和成效,进一步深化对郑州都市区建设决策部署的科学性、正确性和有效性的认识,进一步坚定加快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准确把握郑州都市区建设的方法路径和经验做法,为今后的发展厘清方向、坚定目标、提供指导,郑州报业集团旗下的《郑州日报》、《郑州晚报》、中原网、中原手机报和新媒体矩阵,联合郑州电台、郑州电视台等媒体,同步推出“加速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 为‘中原更出彩’点赞”——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型报道。 开发区、县(市)区是郑州都市区建设的主战场,也是推进都市区建设的主力军。郑州都市区规划为各开发区、县(市)区做了怎样的发展定位、描绘了怎样的蓝图?三年来,各开发区、县(市)区如何推进实施这样的定位?产生了怎样的发展变化?新三年行动计划,各开发区、县(市)区如何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把发展蓝图尽快转化为美好现实?系列报道今日刊发——
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型报道之----都市区蓝图篇
户外寒冬料峭,惠济区江山路开元路交叉口西侧的郑州陈砦花卉双桥基地内却人头攒动、车水马龙,花卉交易热火朝天,丝毫不受天气的影响。据介绍,短短几年时间,双桥花卉基地已经逐步发展成为拥有1000余商户、年交易额30亿元、承接全国“南花北调、东花西走”的大型花卉集散中心。
惠济区在落实市委、市政府三年行动计划中,紧扣“都市农业”产业定位,优化产业体系,以双桥花卉基地等为龙头的农业园区迅速崛起。
回望过去,惠济区成绩单张张“沉实”:2012~2014年,全区生产总值分别完成84.5亿元、92.8亿元、101亿元,年均增速7.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100.1亿元、122.6亿元、136.8亿元,年均增速17.7%。
产业定位激发兴业后劲
城市的发展,关键在于找对方向,找准定位。如何利用惠济区固有的生态基础、文化基础、产业基础实现提质提升?惠济区从实际出发,找准产业定位,投资兴业铆足后劲。
2012年,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启动。惠济区围绕“休闲旅游、文化创意、速冻食品制造业和都市农业”的产业定位,坚持走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引领的“三化”协调发展道路,突出城区功能完善、生态优势巩固、发展承载力提升,加速主动融入主城区。
都市农业方面,编制完成了河南惠济花卉产业集群规划、惠济区休闲观光农业综合示范区规划,17个特色产业园、特色产业项目纳入全市“136”工程;文化方面,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麦普软件园等一大批文化创意项目建成投用,展现惠济区历史底蕴的大运河成功申遗;工业方面,以三全、思念为代表的速冻食品业累计实现产值147亿元,国内最大的速冻食品生产基地初步建成。河南惠济经开区三年新入驻企业(项目)28家,续建、新开工项目38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2.3亿元,实现企业营业收入468亿元,实现税收10.2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26.9%、14.9%,连续4年被评为五快五强产业聚集区。
三年来,该区规划建设的河南四季水产物流港、北美纳帕红酒文化、格力电器物流园等51个重大产业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9.5亿元……惠济区正以她独特的产业定位和地缘优势,成为商贾们投资兴业的新高地。
公建配套改变旧区面貌
暖气没有,建!道路不通,修!面对多年来北区配套不足的欠账,惠济区不逃避不推诿,大手笔完善城区功能,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新惠济正在完成它的重重蝶变,华丽转身。
2014年12月30日,记者在连霍高速北边的一处建筑工地看到,由5台锅炉组成的北郊热源厂一期工程正在紧张建设,工人师傅们正忙着电气设备的安装准备工作。据项目负责人介绍,此处为北郊热源厂,项目占地45亩,投资1.943亿元,设计供暖面积1200万平方米,到2015年冬,郑州北区将终结没有暖气的历史。
过去的三年,一组组增长的数据见证着惠济区“舒筋活络、固本培元”的奇迹。京广快速路北延、江山路拓宽改造、长兴北路等21条道路、51万平方米的附属物征迁完毕,10条道路建成通车;新谋划的31条道路列入“畅通郑州”工程和区级改造计划,正在加速实施;相继建成郑州滨黄河森林公园示范园等3个市级森林公园、3个区级公园。
针对老百姓高度关注的教育医疗服务,近几年,惠济区加大教育投资,先后投入近5亿元,新(改、扩)建中小学及幼儿园28所,新增优质学位5670个,公开招聘优秀教师235名。郑州市实验高中实现招生,郑州四中、郑州五十七中成功入驻。医疗配套方面,惠济医院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市三院迁建项目开工建设,新建居民健康管理服务中心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镇级卫生院120急救站2个,与郑州人民医院成功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覆盖城乡的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新型城镇化提升幸福指数
发展新型城镇化,归根结底还是“以人为本”城镇化。在新城街道办事处毛庄村,村民毛西安时不时要到安置区建筑工地走走看看,)“新小区不但建有地下停车场、幼儿园、市民活动中心,还配套有商业项目,以后的幸福生活更有盼头喽!”谈起未来的新生活,老毛眼里满是憧憬。据项目负责人介绍,毛庄村安置房建设一期8栋安置住宅楼已进入装饰阶段,二期工程的15栋住宅楼也已初现规模,到2015年底,即可实现全部回迁。3年来,惠济区以实现规划范围内全域城镇化为目标,依托郑州市“两环三十一放射”和市域快速通道建设,大踏步推进城区更新:对全区54个行政村全面实施四类社区改造,完成31个行政村、78个自然村的征迁。目前,已开工安置房项目24个,开工面积943.8万平方米,开工率达84.25%,完成投资115.35亿元,近万名征迁群众实现回迁。
告别旧成绩,立足新起点。
围绕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河田园城区建设目标,惠济区紧紧抓住持续深化“三大主体”工作这个“牛鼻子”,新的行动计划蓄势待发:提速棚户区改造,今年年内3个项目实现群众回迁,7个项目主体完工,9个项目手续基本完备;加快新苑路、京广快速路北延等主干道路建设,加快与主城区融合;继续推进“五比五看五加快”项目建设机制,主打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高端服务业,发展壮大速冻食品、现代都市农业等优势产业,实现量质效益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做大做强产业集聚区,着力引进企业总部、电子商务等高端业态,培育惠济新的经济增长极。(新闻摘自2015年2月2日《郑州日报》)
本文编辑:毛园
《惠济区:转型升级打造宜居宜业生活区公建配套改变旧区面貌新型城镇化提升幸福指数》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engzhou.yuduxx.com/huiji/271947.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