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郑州新闻 > 巩义市新闻 >

【文化巩义】三荆同株说孝义

[摘要]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中华文明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儒教作为中华文化的主流,其宣扬的孝悌思想,根深蒂固地植根于人民的心中,由此又演绎出了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在我们巩义,就出了一个以“孝义”闻名全国的“三田哭活紫荆树”的故...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中华文明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儒教作为中华文化的主流,其宣扬的孝悌思想,根深蒂固地植根于人民的心中,由此又演绎出了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在我们巩义,就出了一个以“孝义”闻名全国的“三田哭活紫荆树”的故事。三田故事源于东汉时期巩县孝义村。此事后来被载入地方志、传记、碑刻、辞书、专文、诗歌多种作品中。但影响最大的,则是出自冯梦龙之手的《醒世恒言》。
“三田故事”动天地

冯梦龙是我国明代的文学家,一生著作甚丰,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具有一定地位的,尤其是他的白话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喻世明言》,更是家喻户晓。在《醒世恒言》一书中,第二卷的题目是《三孝廉让产立高名》,用一首诗开头,写了三个故事。

紫荆枝下还家日,花萼楼中合被时,同气从来兄与弟,千秋羞咏豆萁诗。

第一句“紫荆枝下还家日”叙述的是一个因为兄弟分家而使家中的紫荆树一枯一荣中的故事。
巩义市孝义镇孝南村 三田故里

冯梦龙所撰写的这个故事,取材于巩义市。相传东汉章帝年间,现在巩义的孝义镇还是个名叫枣园的小村庄,村北住着一户姓田的人家。兄弟三人,大哥叫田真,二哥叫田广,三弟叫田庆,俱已娶下妻室。其父下世前,将他们弟兄三人叫到床前,语重心长地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孝悌之人,必有神佑。你们弟兄三人,要遵从古训,兄恭弟敬,和睦相处,共同兴家。”三兄弟含泪答应。开头几年,弟兄三个遵照父训,同心合力种田养蚕,家道逐渐兴旺起来。谁知没过多久,三弟田庆就听从了妻子的挑唆,把父亲的遗言忘在了脑后,闹着分家,不但要把家俱田产均分三份,还要将院中的一棵高大紫荆树截为三段分掉,结果发生了紫荆树一枯一荣的惊人之相。

此事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轰动,试想,当一个家庭将要分崩离析,连家里的树木都干枯而死!而兄弟又重归于好,和睦兴家时,干枯的树木也会死而复荣,树木尚有情,人何以不知孝悌之义?田氏兄弟和好以后,家业兴旺,在巩县一带广为传颂。

东汉的都城在洛阳,紫荆树一枯一荣的故事很快传到了朝廷,当时的皇帝是东汉章帝,他听了这个故事后,也深受感动。为什么呢?因为汉朝提倡孝治天下,早在汉武帝时,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君臣父子”、“忠孝节义”等做为治理国家的理论基础。到东汉光武帝刘秀,更是重儒学、拜孔子。汉章帝是光武帝刘秀的孙子,由于登基时和兄弟们闹得很不愉快,因此,更体会到儒学教化的重要。他曾在南宫办了个太学,并亲自给太子、诸王讲解《孝经》。汉章帝诏朝臣和全国的大儒名流在白虎观“议五经同异”,经他亲自裁定,批准推行由班固等人整理的《白虎通德伦》。这部书和董仲舒的儒学理论一致,并且增加了谶纬的内容,把儒学和神学结合起来,成为了一本治国齐家平天下的教科书。汉章帝还专门把“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就是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三兄弟哭活紫荆树”的故事发生了,汉明帝听说后,岂能不感动?这个事件正迎合了当时的政治需要,于是,明帝对此事大加褒奖,下旨追封田真为大中大夫,并赐“孝义”匾额,派员亲赴当时属京兆的枣园村宣示。村人把匾额挂在村口,做为全村的荣耀,也作为教化,激励后人的座右铭,从此,“孝义”村正式诞生了。

由于朝廷的重视和宣扬,三田的故事流传甚广,南北朝时,史学家吴均即记述了这个故事,收入《续齐谐记》中,虽只有一百多字,倒也写得有声有色。

“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赀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然(同燃)。真往见之,大惊,谓诸弟曰:‘树本同株,闻将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不复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合财宝,遂为孝门。真仕至大中大夫。”

正因为三田的故事形象地阐释了儒学中“孝悌仁义”的本意,适合了封建社会崇尚的道德标准和观念,所以,以后历代王朝都推为孝义的楷模。从汉以后,凡到过巩县,听到过三田故事的文人墨客,无不写诗传诵,著书褒扬。后来文人干脆把兄弟分合,手足相亲的话题用紫荆树做比喻。如西晋时的大诗人陆机,官居太子洗马、著作郎、后将军。他在赴洛阳途经巩县时,曾作诗《豫章行》一首,抒发他希望家人团聚,兄弟和睦的情怀:“泛舟青川渚,遥望高山阴,川陆殊涂轨,懿亲将远寻,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诗中的“三荆欢同株”,就是借用三田的故事,来抒发自己因为作官远别家乡,不能兄弟时常相聚的哀伤心情。

唐朝,大诗人杜甫在五言诗《得舍弟消息》中,用了“风吹紫荆树”之句,抒发对兄弟的思念之情。宋、元、明、清时的很多诗人,都用不同的词句,对三田故事加以歌颂。

三田的故事还被历代列为“孝义的楷模”,到宋代,经过集中筛选,在全国选取了二十四个孝贤的典型,编绘为二十四孝图,三田哭活紫荆树的故事就忝列其中。在巩义发现的宋代宣和年间的一口石棺上,刻有二十四孝图,其中就有田真哭活紫荆树的故事;在山西省稷山县马村和乡宁县马屹咀村发现的宋金时期的墓葬中,墓室的砖刻中有二十四孝图,其中也有田真哭活紫荆树的故事。


《【文化巩义】三荆同株说孝义》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engzhou.yuduxx.com/gongyi/190322.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