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郑州新闻 > 巩义市新闻 >

中新网:根植乡村沃土的时代好人——孙万根

[摘要]序 时代英魂 你见过一个普通农村由一万多普通百姓自发组织起来为一个普通农民举行的一个感人泪下追悼会吗?2014年11月21日,河南巩义市柏漫村,村委前的广场,一万多张泪光闪闪的脸正在向灵棚前悬挂的一张遗像-----柏漫村民营企业家孙万根致哀,万头低下,万...

序   时代英魂

你见过一个普通农村由一万多普通百姓自发组织起来为一个普通农民举行的一个感人泪下追悼会吗?2014年11月21日,河南巩义市柏漫村,村委前的广场,一万多张泪光闪闪的脸正在向灵棚前悬挂的一张遗像-----柏漫村民营企业家孙万根致哀,万头低下,万颈仰起,再低下......

人海里,周围三村五里的百姓,家家闭户,村村空巷,抱着孩子的妇女来了;孙子孙女搀扶的老头老婆儿来了;万根厂里的职工来了,周边各厂里的工人来了,新昌铜业,环宇机械厂,永通铝业全厂职工来了,一千多员工胸带白花,步行而至;周边七八所小学的老师来了,学生来了;本地的客户,朋友来了;省内的朋友客户来了,天南海北的客户,朋友来了;社会名流,老板,富翁来了;社会底层的人,残疾人,拾破烂的,劳改释放回来的人来了,拄着拐杖的孤寡老人来了......本村二十多家民营企业自发组织二百多人,志愿维护着现场秩序;一里多长的花圈,挽幛下,挤着抹泪的妇女,灵棚周围,栋栋楼房,窗户洞开,泪眼相送;平房顶上,人影晃动;回郭镇贴吧,千百篇自发自编自评自述的帖子上,尽是含着泪光的悼文哀辞......

万千腔哭声,万千双泪眼,万千颗泪珠,万千颗哀心,各执誉词,同表一心:村里的百姓说他是“村里好人”;镇里百姓说他是“镇里好人”;省里的朋友客户说他是“中原好人”;天南海北的朋友说他是“时代好人”......那一刻,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时代英魂”走了,但他脚下回郭镇这片五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十万百姓,永远缅怀着他“时代好人”六十一载的人生轨迹......

一、时代美德----百姓说他德性好,职工客户说他有时代美德。当脚下的土地展现“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图画时,他迈开了德惠国家,德泽百姓的步伐。

1975年,在孙万根的故乡----河南省巩义市回郭镇,发生了一件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针对当时农民兴办社队企业的壮举,称这是“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回郭镇是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这片土地上的仁人志士,自1907年创办“工业学堂”开始,百年间都在为民族工业发展而不懈奋斗着。当时,二十出头的孙万根正在镇化肥厂上班。伟人的号召,故乡人兴业报国的传统,使他热血沸腾。经过一番准备,他决定创办海绵设备厂。

1978年一个下雪的晚上,孙万根往返几十里,从朋友处借了3000元,第二天,他把化肥厂桥下的淤泥杂草一清理,就成了厂地,破凳子一支,成了工作台,购回三角铁等料,置来钢锯钢尺等基本的钳工用具,借着在化肥厂工作几年学来的技术,经过二十多天的钻研琢磨,在简陋的厂房里,他制造出了海绵设备的雏形样机。后来,在马口村租借一户群众一块18平方的空地,四周木板一挡,顶上糊个毛毡,几块破板订个门,一台焊机,一部车床,就这样干了起来,办起了回郭镇海绵设备厂。

办厂以后,他有个自定的工作制:早上闻鸡起舞,五点左右起床骑着自行车上班,到厂后,用一个小时,将一天的工作列成细表,逐一安排,尔后就各车间去看。晚上,忙完早上制定的各项工作后,坐下看两个小时左右的业务资料和有关书籍。累了,困了,就用冷水洗头,清醒头脑,这种习惯,一直坚持了数十年。凭着这种执着和拼搏,海绵设备厂由小到大,滚动发展,尔后创办了新昌铜材厂、收购了钢带厂、三星铝合金厂、铝排厂,并走出中原,到湖南兴办了湘北铜业。

在艰难的发展过程中,面对冲击和风波,面对各种危机,孙万根始终牢记国家利益,百姓利益。每一项投资,每一次扩建,都践行“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以天下人受其利”的传统德义。2000年,为增加税收,增加工人就业,经过市场考察,高薪聘请相关专家,又兴建了新昌铜材厂,不仅逐年增加了对国家的税收贡献,还先后招收了一千多个农民入厂务工,为国分忧,助民致富。百姓说,办厂这些年,孙万根不管啥时候,都把国家的事放在前头。柏漫村支书邵占国和村干部说,每年到三、六、九月纳税的节点,孙万根早早完成任务,负责本片的税务专管员常找他,求他帮忙代缴周边其他厂因特殊情况完不成的任务,不管三十万二十万,万根总点头应诺,回厂立办。几十年来,仅他创办的厂上缴的税收至少在八千多万元以上。

自己的企业壮大了,他又想到了乡亲们办的厂,把眼光盯在家乡企业群的共同发展上。永通铝业,在生死关头找他,他一次为人家担保了五千万,九通商务酒店有难,他一次性借给人家一百万,.....只要家乡企业圈内有困难,他都慷慨出手,全力援助,除担保外,近十几年来,捐助这些企业发展的资金达五百多万。他在技术上,管理上,资金上先后支持五六家频临倒闭的民营企业使其持续发展,使一批农民工免受失业之难,使国家银信业免受亏损......

二、时代爱心----路人说他心好,村里人说他心肠好,十里八乡的百姓说他心境善。他那颗被人人誉称的“好心”,每一次跳动,都连着千家万户。

家乡,是中原人心中最亲近的一块土地,乡亲,是中原人心中最亲近的那些人。孙万根的家乡在柏漫村。村庄南倚嵩山,北临洛水,西至风景秀丽的昭君岭,东连名胜凤凰寨。隋唐以来,村南岗森林古柏,就是远近十里八乡百姓心中的一片神灵圣地。淳正无华、勤劳朴实的民俗村风孕育出来的孙万根,在富了以后,首先心想的是:该为家乡兴起做点什么?为乡亲们致富谋些什么......

他是一个很朴实又有心劲儿的人。从创业初到成为亿万资产的老板,一年四季,寒来暑往,他办事上班都骑一辆自行车。他曾对家人说,骑自行车有三大好处:一是接地气----知路情,不迷路;二是接人气-----知社情,不忘乡亲;三是出力气-----既锻炼身体,又不忘本。他在常年的“接地气”中悟出:要想家乡改貌崛起,要想乡亲脱贫致富,只有先修好家乡四通八达的路网,才能打开农耕门户,进而促进家乡工商业,三产业逐步兴起,家家户户也才能在这过程中一步步富起来,文明起来。为此,在村支两委的支持下,他自己出资,以柏漫村为中心,先是修通二化桥至村口的路,尔后修通学校通往清西村等家乡道路。

地上的自然路连着他心中的富民路,因此,只要路上有事,他都管。有一年,他骑车见到310国道二化桥路段出现凹坑,给过往行人和车辆带来不便。于是,他回厂安排人购买材料,带着工人来补修,有人见了,说:“老孙,这是政府的活。”他笑着说:“没有政府的好政策,咱能富?咱富了,不该为政府分点忧?”

他骑车见清西村和柏漫村交界处一段路,一下雨积水一尺多深,群众淌水过路,出行很不方便,直接影响着两村团结,群众致富。两村委多次协商修建,未能解决。原因是修路涉及当地群众个人利益,工作不好做。孙万根主动向两村村委沟通后,拿着烟,笑着脸,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讲大理,说小理,劝解这些人“不要以一家之利影响千家发展”。当这些群众同意让己利修公路时,他又主动给困难者每户补偿8000元,说是补偿修路给他们带来的不便。于是,他出资五十万,把这段路修整一新,多年来,当地人一提起此事,都赞叹不已。

他开路、修路、补路、更注重护路。下雪天,他骑车发现路上下水道盖板坏了,他带人更换;下雨天,他骑车见路上低洼处有积水,带人清积治淤。柏漫村三组老队长说:俺二、三、四组住在一起,晚上路窄车多,没有路灯,群众出行不便。一天,万根骑车路过,第二天他叫人喊我,给我六千元,把路灯架好了!

他不仅修本村路,还顾邻村路。多少次,他看见邻村修路,都主动去找人家,伸出援助之手,一出手就是三万五万。仅北罗村及北罗九队修路,他一次就捐了15万元。

他不仅个人修路,还带家人一起参与。多少次修路,他的妻子都从家中烧好茶水,送到工地给工人喝。为了实现他“接地气”悟出的理,仅修路这一善举,村委粗略一算,就达二百多万元。

路,家乡崛起的路;路,乡亲致富的路。他心想着,连着,爱着。路,化成了他心中的血管,哪一条不通畅,他都心疼!

当年,由柏坡、漫流两个自然村组成的柏漫村,位于嵩山脚下,眼前是平阔的回郭小平原,这里被称为“回郭镇的山区”,因经济落后,被称为“老绵羊大队”。但当孙万根的“接地气”思路成为现实后,这个四千三百多人的村,成为巩义西部著名的小康村。柏漫工业区里,在孙万根环宇机械厂,新昌铜业有限公司的带动下,先后立起了振兴铝合金厂等二十多家民营企业。厂带村兴,村兴民富。今天,站在古柏南岗向下一望,全村一千一百多户乡亲,清一色二、三层小楼,红瓦闪闪,明窗铮亮......

三、时代情怀-----有人把爱情给了恋人,有人把儿女情给了子孙,有人把乡情给了百姓。而孙万根,输肝胆,效情愫,把一腔时代情怀献给了故乡今天土地上成长着的明天的希望。

小时,他在村上小学,初中,后留校任教。他上学的时代,该读的书没读,该上的学没上,这成了他学生时代的终生遗憾。因而,爱读书时代,爱学生,尊老师,成了他一生浓浓的情结。当他有财力谱写义举诗篇时,他把浓情深谊献给了教育事业。

他决定把家乡小学建成一流的乡村学校。他找校长,向村支两委干部征求意见后,他压缩厂内各项开支,投资一百多万元,建起当时惊动四方的教学大楼;投资三十多万元,建起学校办公大楼,投资十万元,建起一流的学校厕所。学校修建起来了,他常常到这片心中的圣地上转一转。学校刚建以后,他发现学校还没有公办教师伙房,便找校长,把张亚杰等八九名教师安排在自己的海绵设备厂就餐,一日三餐,派专人招呼,且常年免费;当学校有了伙房,他定期派人送米面,送油盐......天冷了,他到学校转一转,看孩子们冷不冷。提前派人来修好门窗,送来取暖的煤球;天热了,他来看一看,派人送来了电风扇。放假时,他来了,借机组织人给学校添置、修理桌椅板凳;开学时,他来了,听着孩子们亲切的喊他:“孙爷爷!”,他了解到孩子们需要啥,回去后,他为孩子们订了《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让孩子们开眼界,长见识。

现任柏漫小学校长张新政当校长六年了,他感觉恩公(他把孙万根称为师生的恩公,学校的恩公)把学校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每次见他,他总是说,学校有啥事,言一声,甭不吭气儿”。

2009年冬,张校长找他,一见到他就说:“上级有要求,学生的教室不让用煤炉取暖。”恩公一听,马上说:“需要几台空调?”“八个教室”“你走吧!”恩公办事总是这样利索。第二天,恩公派厂里电工先给学校改换电线,一星期后,八个教室全装上了冷暖空调。而当时,他办公室还是用煤炉取暖。有一年,学校举办运动会,借厂里的乒乓球案子,运动会后,孙万根告诉校长,乒乓球案子不用还了,留在学校让孩子们用吧!

1987年在柏漫小学任教,现任村副支书的张伦芳说,从87年开始,万根年年教师节到周边学校去慰问教师,从现金到物资,样样考虑周到。从柏漫开始,清西、清中、清东、南罗、北罗、寨沟、回郭镇六中,一转七八个学校,一个不落,年年如此。

孙万根情田里有一份萋萋情谊:这些孩子们若干年后,有的是国家的栋梁,有的是家乡的栋梁,有的是各自家庭的栋梁,他们是家乡明天的希望。为此,几十年来,只要是学校的事,他都倾情相助。2009年,南罗小学李雷校长因一学生烧伤住院来求助,他出手给了五千元。柏漫六组邵松令爱人残疾,家中困难,他通知人家,一到开学,来取三个孩子的学费,直到其家境好转。环宇机械厂和六中对门,一天晚上,他见回郭镇六中停电,他当即安排电工架专线用本厂发电机发电,给孩子们送去了光明,保障了孩子们上夜自习......

有一年新学期开学时,他见一个职工走路时一脸心事,一问,是家里两个孩子眼看要开学了,3600元学费没着落,他当即借给工人3600元,先让他送孩子上学。后来工人来还钱,他说:“孩子的学费我掏,这3600元你拿回去,当孩子上学的生活费。”那个工人含着泪,说不出话来。这件事引起了孙万根的思考。从此,厂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开学前,厂里给考上大学的职工子女送学费,开学时厂里派车把学生送到学校,周末派车接孩子回家.,村委会大略统计,仅他资助孩子们上大学的学费达六十多万元。

四、时代大义-----当今,在不少人的“义利词典”里,义被淡化了,利被扭曲放大了。而在孙万根的“义利词典”里,则书写着时代需要的大义,他说:讲义理,行义举,是我生命的第一营养......

孙万根一生坚持了两个生活习惯:一是出门身不离自行车;二是出门身不离笔和本。他说,好记性不如赖笔头。他把骑自行车看到听到的,一一记下,尤其是生活上需要救济的人和事记下,逐一办好办实。

他一事当前,义举在先。有一年冬天,他下班后看到厂里的一个工人用厂里的边角料私焊了一个煤炉,准备带回家,他发现后,一问情况,是家里冷,没有取暖的煤炉。孙万根二话没说,帮助那个工人把煤炉装上车让他带走。当晚,他在本上记下这件事。第二天,他安排专人负责,组织力量,为全厂每个工人焊一个煤炉,下班后让工人各自带回家。

一讼当前,义理在先。有一年,柏漫村孙某和南罗村徐某因车堵路,发生纠纷,引发了两村部分群众的群体矛盾。孙万根知道后,心想,不能让这事“冒烟”。于是他带着礼品和现金到双方家庭协调,在大义明理之前,两家达成协议,由此,消除了两村群众之间的矛盾,他为此花去了八千多元。本村有兄弟两人,家境困难,因房产纠纷,打的不可开交。孙万根听说后,怕闹出人命,亲自调解,主动拿出二万五千元化解了一场兄弟冤仇。

一求在前,义不容辞。柏漫三队老队长含泪讲了几件事:2002年,俺二、三队共用一个供水塔,砖砌的,质量不好,供的水可脏了。我去找万根,人家一听,麻麻利利给我了一万五千元。俺俩队一下子建了两个新式水塔。从那以后,吃的水可清亮了!这么多年,我没少麻烦人家,队上的机井马达烧了,人家给咱修;坏了,人家给咱买......每年割麦收秋,耕地,农机一坏,都开到万根厂,人家安排工人,啥时候到啥时候修,从不收一分钱,从没有耽误过农活。这样的事可不是光俺队,三村五里,你问问,谁家没有麻烦过万根厂?这样的好事,人家办了一辈子,大义呀......

环宇机械厂司机孙宪三目睹老板办了一件事:有一年清东村孙建功的货车从外地回,为厂里捎货。路上遇劫,人受伤,又丢了1.6吨铜材。孙万根听说后,马上让司机先给孙建功送了四千元,让他治伤。后来,孙建功来厂赔钱,当时铜价六万二一吨,1.6吨价值十万。望着孙建功一脸求助相,孙万根那张天天充满笑意的脸一笑,挥挥手,说:“回去吧!以后甭提还钱的事!”孙建功喉咙堵着,半天说不出话来。

一债当先,义闪红焰。跟着孙万根干了二十四年的会计孙根玉和现金保管白兰图,在他逝后,透了一个秘密:1999年底,汇总帐时,两人拿着一沓一百多万元的借据,每一张少则几千,多则数万元,向老板汇报,这些人借钱时间不短了,是去要?还是让人家继续欠?帐咋走?孙万根拂了拂一头短发,翻了翻那沓借据,哪一个欠款人他都心知面熟,本村在厂里借钱的户很多,有的借了还,还了再借,有的是前边没有还,后面又借,而他又是越穷越帮,只要群众张开口,他都伸出援助之手,想到这,他看着一脸作难相的会计和出纳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呀!不是人家不还,是人家有难!”他在办公室走了两圈,一挥手,对两个人说:“回去把这两沓借据全烧了,随后我签个字,把帐冲了。”两人临走,他又说:“甭对外人说。”2010年年底,当这两人事隔十一年又拿着一沓一百多万的借据来找老板时,孙万根露出同样的笑容,同样的语言,同样的手势,只是最后又重复一句:“甭对外人说。”两次两百多万借据,在红红的、透着几丝淡蓝色的火光中消逝了。多少个人,多少个家庭,一辈子心坎里,都燃着这红红的火焰......

其二弟孙建庄在大哥生前,曾问过这件事,他笑而不语,二弟又问他:“哥,你办恁些好事不图回报,究竟图个啥?”他说:“建庄呀,我常年生活在农村,你不知道职工群众,特别是困难户,在农村办点事有多难,他们的疾苦是我最关心的事,能为他们办点实事,解决燃眉之急,是我必须办的事,能得到群众的尊重,也是我最高兴的事!”

五、时代睿智-----孙万根在几十年的办厂、经营、处事中,形成了自己特色的大智慧——在至诚、至信基础上的他人利益第一、社会利益第一的人生大智慧。

办厂需要智慧,经营需要智慧,处事通关需要智慧。改革开放之初,蜂拥而起的乡镇企业和乡镇企业家,为使自己的企业立于世、兴于世,使尽各式各样的招数和谋略,同样,孙万根也不例外,他有他的兴厂之道。建厂不久,有一次,海绵设备厂一名推销员费尽口舌与外地一客户商洽一桩生意,对方需一台设备。双方谈妥出厂价一万五千元。照此价格,一台机器也就2000元的利润。推销员带客户来见厂长。客户见了这个穿着工作服不像厂长样子的人,生怕再加价。孙万根一问情况,只说了一句:“再减一千。”客户一听,一惊一喜;推销员一听,一惊一惑。推销员感到不解,孙万根笑着给他说了一道一年级的算术题:3×3=9不如2×5=10......果然,让推销员想不到的是,一年内,还是这个客户,竟销售了十数台设备......。慢慢地,厂里的推销员悟透了厂长“至诚至信,让人让利”的营销智慧.....。再后,回头客成了公司最好的推销员。

新昌铜业建厂不久,不少铜材市场闻名前来供货上门。一次,中原某县铜材市场送来一批铜材,恰值铜材落价,又值新昌销售淡季。面对这批铜材,厂里几位副厂长和财务人员粗略一算,照对方要价,如当日收下这批货,新昌将亏损六十多万元。而当时这六十万元是厂里经不起折腾的一个数字。而按照市场潜规则,新昌是完全有理由拒收,且不受信誉影响。拍板会上,众口一词:不要!!面对现状,孙万根给几个人算了一笔令人想不到的帐:如果拒收,人家来回运费赔多少?对比进价,他们再降价给咱,人家又赔多少?一个无钱可赚的企业,能否成为咱厂的回头客?淡季如此,旺季谁给咱供货?一旦咱厂带上“顾己不顾人”的形象帽子,以后谁还给咱做生意?五个问号下来,众人心撼。孙万根当即决定:照人家价格,全收。当时,知情者的不少人说他“憨”,“不会做生意”。然而,市场不辜负诚信。继此多年,任铜材市场价格风云如何变幻,这个县的铜材市场一直优价优先保障新昌生产。

当孙万根“一天赔六十多万”的真相被同业市场,同业客户理解后,中原铜材市场价格由谁拍板的决断权就落到了这个“至诚至信,公平公正”且中原最大的铜业老板身上。每逢铜价议断,孙万根总是对照伦敦市场,南方市场,期货波动及同业链条各方利益,反复权衡,一锤定下,而他一锤定下的铜价,往往令各方信服。

近几年来,当多少企业为发展愁资金时,孙万根的财务账上,存满了三村五里百姓的“家底钱”,百姓说,钱放在他这里,放心!同样,不少外地客商来订货,总是先把钱放在他账上,有同事问,您怕不怕?对方答:“半点不怕!”就在这众心不怕的后面,孙万根怕,他怕万一厂里亏损,损了百姓的钱。因此,他定了一条把百姓的“不怕”装进保险柜的政策:凡是百姓、客户存进的钱,不准用于公司的基本建设,只准做流动资金,确保千家万户的利益,确保百姓、客户随用随取。几十年来,他的这个承诺从没食言,百姓几千万元的钱,在这里没有流失一分一厘......

孙万根的睿智还体现在对职工和职工家庭至诚至信的关心照顾上。他非常看重职工的福利。一年四季,从五月端午送粽子,八月十五送月饼,冷热天的防寒防暑,各样衣物用品,样样周到。尤其是春节,从米面油醋,干鲜果蔬,粉条海带,每户600元割肉钱,周到的令职工家属都料想不到。因此,刚过了年,家属们就催着丈夫去上班。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几个厂,一千多个职工,几十年来,他都是这样亲自安排的。

一个农民,在近几十年的创业生涯中,用一种独特智慧,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赢得了市场,赢得了社会,赢得了同业客户的心,赢得了民心!这样的智慧,不算大智慧,天下还有大智慧吗!

六、时代明识-----他以识达的眼光和独特的识量,形成了第一流的见识。他把“与人大方,对己节俭”德化成一种日常心态。

在芸芸众生的万千生态象中,有人对人吝啬,对己奢侈;有人对人刻薄,对己放纵;有人对人鄙视,对己高傲。而孙万根则在日常生活中怀着对人的尊重,对人性的尊重,对社会的尊重,形成自己独到的生活见识和生活方式。

在他离世的几天里,整个回郭镇网吧上,数不清网友发帖子悼念他,仅“与人大方”的事例,数不胜数!这里仅摘录零星一角:寨沟村建文化大院,他捐两万元,干沟村建文化大院,他捐两万元,清西村每年腊月十八庙会,他年年赞助,村南坡机井变压器坏了,影响到村民浇地抗旱,他出资数万元,购置安装新变压器,解决群众抗旱之急;南罗村幼儿园大班孙怡被火烧伤住院,他送去五千元;他在电视上看到南石一女孩患白血病,他送去五千元;听说寨沟有一人患病,他送去五千元;芝田镇孙二杰骨折入院,他送去一万元;柏漫八组王建功困难,他送去一万;一次镇里表先,奖励他七万元,他让厂里送到村委,为百姓办事用。近些年,全村百姓家家的婚丧嫁娶,有求必应,派车派人,带上礼金礼品。车上装备有扩音设备,免了家家户户办事借车借音响之难,有起灶的户,免费送上一车碳。经村支两委粗略统计,仅他解人之急,救人之难的款项就达一百三十多万,为周边乡村文化捐款八十多万。

百姓说他这位“活菩萨”有“大见识,大出息”。在他内心,天下人不分贫富贵贱,一样平等主贵。九十年代初期,他骑车路过一个垃圾场,见一辆翻斗车正在倒垃圾,尘土飞扬中,一群收破烂的人蜂拥而上。他下车走过去,把这群人叫过来,每个人给了五十元钱,劝他们注意卫生,注意人身安全。那几年,只要厂门口有流浪汉,有残疾人出现,他都叫厂餐厅给每人打碗饭,发点零花钱......

他平常骑车从厂回家。一路走,一路给乡亲们打招呼,走一路,说一路,笑一路,没有他不认识的人,没有和他不说话的人,没有他不打招呼的人。他像一个和谐的天使,一天天,一路路,撒下的是笑声,播下的是和谐......

然而这样一位“活菩萨”,对人大方,对己俭,对家人则严。他常对自家兄弟和子女们说:人做三五件好事易,做一辈子好事难。我这一辈子呀,从不做亏心事,不欠人家帐,不欠人家情,要知道,只有做好事的人才活的踏实,这呀,就叫人生见识。他儿子孙志飞工业大学毕业以后,他安排儿子在厂电工房一干就是三年。儿子说,父亲一辈子只表扬过他一件事,那是2003年四月,儿子相亲时,女方听说男方家是个大老板,心想,来相亲,不是奔驰,也是宝马,最低也应该是个四圈奥迪吧。谁知,那天儿子骑个自行车,穿着工装去了,女方在大跌眼镜的同时,否决了这桩婚事,父亲听说后,直夸儿子“有见识,出息了”。

这位“活菩萨”,还被职工亲切称为“自行车老板”。在厂里,他吃饭和职工一样排队,职工厕所他包着打扫;一生不穿名牌服装,很少去饭店吃饭;任何表彰场合不留影,作为巩义的三十强企业,报纸上很少见他的名字。致使网友悼念他时,找遍了角角落落,找不到他一张照片......任何捐款,上至数百万建校,数百万修路,下至三千五千义举善行,从不让留下自己的名字。2010年,镇党委书记张会录找到孙万根商议筹资建校并新校建成后冠以该厂名,他一听,说:“张书记,咱俩定个君子协议,凡公益事业,让我出钱,只管说,但千万别让我出名!”张书记理解他,也就默从了......2014年11月16日下午,当孙万根意外离世,他定格在公众心中的形象是:穿一身工作服,骑一辆旧的28自行车,用一部老式手机,身上只装一百多元钱.....一间简陋的平房办公室,放着两个陈旧的木沙发,一张单人床......

生前,其二弟孙建庄常和大哥“闲喷”,二弟问他:“哥,您一辈子不沾烟酒,不打牌,没有啥爱好,只知道创业行善,这我也支持。但也该善待自己吧!”并当即送上了用自己积蓄给他买的恒源祥毛衣毛裤,健康皮鞋,他转眼就分发给了本厂职工。事后对二弟说:“我也知道享受,但咱柏漫村,爷辈穷,父辈穷,祖祖辈辈穷,咱这一辈应该是创业脱贫的一代,吃苦发展的一代,改变命运的一代,而不是享受的一代......。”

当今,且不说在大城市,仅回郭一镇,街上穿行的奔驰、宝马等名车何止三五十辆?而孙万根,就在这个中原名镇繁华的镇区,在名车群中,骑着自己的28自行车,脸上那样坦然,那样安详,他的自尊,他的幸福,就在这片土地那些使他尊敬的百姓笑脸上,和百姓对他的爱戴上。

七、时代大孝---他孝自己父母,孝乡亲的父母,孝职工的父母,他把时代需要的中华孝道化为一种制度,引导天下人尊老孝亲。

儿子孙志飞说:父亲孝敬父母是出了名的,叔姑几人在外工作,爷奶不愿离开老家,去他们那里住的很少,叔姑回家看望,每次回家都看到父母衣食住行样样齐全,不用他们操心,甚是感动。特别是我爷爷去世后的二十多年里,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工作再忙,父亲每天都要骑车几里到老家看望我奶奶,买这买那,问长问短,没落下一天。后来我奶奶年迈行动不便,老家条件差,我爸在县城给奶奶购了一套带暖气的房子,由姑婶照顾,让奶奶安享晚年。奶奶在老家期间,为了让他老人家开心解闷,父亲特意买了十几条凉席和老人们爱吃的食品,让邻里老大娘去家里休息乘凉,给奶奶说话,拉家常。父亲以同样的孝对待我外公外婆。什么时候用车,只要一打电话,总是准时到达。只要往巩义市区,总要买点东西看望二老,顺便留一些钱。在父亲的带动下,母亲还协助村里,每年开展评选好媳妇好公婆活动。通过活动,转变了民风,使孝老敬老蔚然成风,促进了柏漫村精神文明建设。

孙万根母亲在家住的时候,乡亲们见他天天骑车给老娘送菜,日不差影,送菜时,左邻右舍的老人人人有份,逢年过节,他掂着礼,把村里的老人看个遍,平时见到村里的老人,不笑不说话,不给零花钱不走。

一次,职工孙孟安之父向孙万根诉说其子不孝之事,儿不孝,家不和。他听后,先婉言劝说老人莫生气,临走给老人五千元以资家需。同时,他和孙孟安讲敬老孝亲的道理,并让他回家反省,使孙孟安幡然悔改。从这件事里,使他想到,每个职工都是各自家里的顶梁柱,因此,每个职工都要成为各自家中和谐的柱石。为此,厂里特定一规:凡不孝之人,概不录用。凡知有客户不孝者,概不合作。从此,他的公司再没出过不孝老人,家庭不和谐的事情。而南来北往的客户,则传播遵从着他厂的这一特规。

尾声:时代的怀念

这是一个怀念英雄,尊崇好人的时代,每一个为中国梦时代增光的人,人们都会久久的怀念他。

笔者在孙万根生前,曾听说过他上述不少传奇的事迹,而当追悼会现场涌入笔者眼帘时,笔者震撼了,然而,让笔者更震撼的是一个个采访点,亲眼看着,亲耳听着,亲笔记着,每一个采访点自发而来诉说的人,一群又一群,泪中说,说中泪,失声的哭,低声的泣;每一个采访点走不开,不愿走开,不忍走开。

当代著名学者于丹曾说过,人的财富不是你拥有多少货币,拥有多少不动产,而是你帮助了多少人,支持了多少人,影响了多少人,你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还有多少人怀念你。笔者深切感到,于丹这段话,是为孙万根画的一副人生素描画。二零一五年四月四日中午,笔者离开柏漫那一刻,笔者推开车窗,想看一看心中的敬仰者在哪里,哦,他在村南岗,他把自己溶进那片森森柏林中,他在昭君岭,凤凰寨,把自己溶入了那片青青的灌木丛,新黄的百草地,他在村边的麦地,把自己溶进了孕育着大丰收的黄土地......

那一刻,笔者把头伸出车窗,满脸泪花化为珍珠,点点滴滴落入这片古朴而又现代的土地,向一颗平凡而伟大的灵魂致敬......

中新网河南新闻  |  位置:首页-中国新闻报-中原资讯  |  作者:杨西京  |  发表时间:2015-05-06


《中新网:根植乡村沃土的时代好人——孙万根》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engzhou.yuduxx.com/gongyi/170206.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