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7-07 09:35 我要投稿
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城区。二七大罢工震惊中外,百年德化传承百年商业精神,邓公寨、周悼公陵、老奶奶庙……为二七贴上了厚重的历史标签……
这是一个有爱心的城区。2013年度胡佩兰和2014年度陇海大院“爱心集体”连续两年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辖区抗日英雄杨靖宇儿媳方绣云家庭、马昕家庭、谷殿明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这是一个有文化的城区。《快乐星球》、《好好的活着》、《念书的孩子》、《复兴之路》影视系列,《大国廉政》百集微电影制作等,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享有较高知名度……
传承着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一幅以“文明”二七为底色的和谐发展画卷徐徐展开。
A
文化强区——文化凝聚发展共识
“听了王立新教授讲的‘互联网+二七传统产业’,受益匪浅,得考虑一下怎么用互联网+模式与本职工作相结合了。”一位刚刚参加完周末大讲堂的领导说。如今,周末大讲堂在二七区已成为每位领导干部的必修课,通过邀请知名专家教授授课,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开阔视野、创新工作思路。自2013年6月份以来共举办近40场,受众人员达40000多人。
补足理想信念之“钙”。抓好领导干部中心组学习,印发《新知识汇编》、《理论学习参考》等学习资料,组建“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团”,深入机关、社区、企业、学校开展系列教育活动300余场,受教育人员达80000多人。
培育特色传统文化示范带动模式。在街道和单位创建推介了“兰为”文化、“莲心”文化、“水”文化等机关文化品牌。开展“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二七人”、“优秀传统文化‘六进’”、“日行一善”、“中华传统文化公益论坛暨河南省首届传统文化论坛”、“礼乐中国·‘二七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歌曲大赛等系列活动。
搭建群众文化活动载体。在现有120处文化广场设施的基础上,新建、改建21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新建66个电子阅览室、2个综合文化站。依托辖区15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活动站、155个社区(行政村)文化活动中心和286支群众文艺队。三年来,结合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社区文化艺术周”展演、文学、微雕等专题讲座活动800余场。
推动文化产业大繁荣。培育影视制作、传媒创意等8个产业雏形;扶持金象影业等6家省、市品牌,创建超凡影视等4个市级示范基地及樱桃沟、马寨镇2个市级文化产业特色村(镇)。话剧《长夜》、文艺评论《世界诗艺》、剧本《最后一次回眸》等作品入选郑州市“五个一工程”暨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剧本《金钗》获夏衍杯文学一等奖。《中国民间藏志识读》出版,填补了中国文化史著述空白。
B
爱心之城——凡人善举树立价值坐标
“一场爱的马拉松,长跑三十九年,没有终点。一座爱的大院,满是善良的人,温暖的手,真诚的心。春去春回的接力,不离不弃的深情。鸽子飞走了还会回来,人们聚在一起,就不再离开。”这是2014“感动中国”给予“陇海大院”的颁奖辞。2015年新春伊始,陇海大院这个爱心群体以“邻里互助、扶贫济困、扶弱济残”的精神内涵感动了亿万个中国人,陇海大院精神已成为二七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典型代表。
在二七区像这样的凡人善举还有很多。获得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的百岁仁医胡佩兰,信守承诺千里还钱的河南好人崔秀荣,漂洋过海照顾瑞士孤寡老人的郑州小伙宋扬,爱心导盲犬公益事业发起人关骊,爱心接力15年照顾瘫痪村民的郑州科技学院学生……
持之以恒地挖掘宣传不同行业、不同年龄、不同层面的先进典型和凡人善举。大力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月评文明市民”、“二七好人榜”推荐评选活动。三年来,该区有10人荣获“郑州市道德模范”称号及提名;50人荣获“郑州市月评文明市民”及“郑州市月评文明市民标兵”荣誉称号。共评选推荐好民警、好教师、好法官、好企业家等初选个人170人。
用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如今,步入二七区,各个社区、路口、电子显示屏、工地围挡、户外广告无不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文明河南、中国梦的宣传阵地。还先后打造二道街文化一条街、市郊联社廉政文化墙、五里堡国花社区“莲心文化”等景观,建立各种“文化长廊”3000多米;打造了建设路、解放路、嵩山路、京广路4条公益广告精品街。三年来,全区各单位制作并发放各种宣传页和宣传品60余万份,制作大型公益广告累计达14万平方米,在社区设置宣传板块累计5700多块。
人无信不立,城无信不兴。二七区将诚信建设作为提升城区的软实力,开展诚信经营宣传教育活动、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行动。建立信用惩戒“黑名单”和产品质量“红黑榜”。在全区商场、集贸市场、商业大街开展创建“文明诚信市场”、“文明诚信商户”、“诚信经营示范店”活动。河南花花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郑州天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郑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被确定为2015河南首批综合诚信承诺企业。
C
小善大爱——志愿服务奏响时代主旋律
“这些孩子真不赖,还给我们免费画像。”郑州市老年公寓的王阿姨逢人就夸。被夸的是郑州市第106中学的学生们,他们发挥美术专业特长,自发成立了“背起画板走四方”志愿服务队。定期到郑州市老年公寓陪老人们聊天、打扫卫生、为老人们画像。
这是二七区志愿服务工作的一个缩影。二七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让道德的光芒闪烁绽放,引领着越来越多的普通人积极践行善举。
2013年6月,河南省首家“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在二七区建成,为志愿者打造了一个温馨的家。二七区依托首个“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示范点,推行“以点带面、以优促新、以评促建”建设模式,按照“六有一落实”标准,共建立站点131个,志愿服务人员达10万多人。使“流动的小红帽”、“温暖的微笑”成为二七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13—2014年连续两年在全市“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点的考核中总分排名名列前茅。
坚持志愿者培训制度常态化,让志愿者接受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三年来,集中举行大型志愿者培训15次,开展各类专业培训200余次。推进志愿者队伍管理规范化,依托“志愿郑州”网络注册平台,对全区志愿者实行数字化网络管理。健全志愿者激励机制,建立志愿者服务时长台账。依托社区“雷锋超市”开展服务时长累积积分兑换物品活动,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广大志愿者用他们的真行、真情、真心、真意播撒爱的阳光。
以“队伍专业化、品牌特色化、服务项目化”为标准,组织“五老”人员和物业公司员工加入社会志愿服务队,共组建九大类志愿服务队,打出“爱心帮帮团”、“义工之家”、“背起画板走四方”、“十队一学堂”等130余支特色队伍。开展“党员双服务双报到”、“邻里守望”、“学雷锋、讲文明、树新风”、“四关爱”等志愿服务活动。三年来,在组织开展的“春运期间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志愿服务活动中,1500多名志愿者踊跃参加,服务人数达23000多人次。
组建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队伍,运用微博、博客、社交网站、论坛等多种网络平台,通过转发、推荐、评论、跟帖等多种形式,发挥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的作用。两年来,二七区市级以上文明单位开通博客和微博数量74个;在中国文明网、新华网等博客发表文章2820余篇;在腾讯微博发表微博31000余条,在新浪微博发表微博2500余条。
实施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举行二七区集中供养养老服务签约仪式,由政府出资购买服务项目。2014年,区政府共出资18.74万元,对“失独”家庭中的特困老人实行政府集中供养,为每个“失独”家庭安装紧急呼叫器。同时,首批6位计生“失独”老人顺利入住了郑州爱馨阳光城老年公寓。“田园二七”文化志愿者服务艺术团开展“四走进”志愿活动,坚持每年开展100场次的艺术辅导、公益讲座和公益演出。
2014年,二七区被评为“2014年度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单项重点工作志愿服务红旗单位”。
D
润物无声——塑造未成年人崇德向善氛围
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面对辖区10万多名未成年人,二七区从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入手,选强配优,专兼结合,成立了2000多人的德育教育工作队伍。该区连续四年获得“郑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区”称号。
叫响“多彩教育”品牌。各中小学校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经典诵读”、“积极践行雷锋精神,争当绿城美德少年”、“尊敬长辈学会感恩”等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今年以来,深入开展“蒲公英志愿服务”实践活动,21所学校分别建立“一米阳光”、“红樱桃”、“红领巾帮帮团”等校园志愿服务队,参与师生2万多人。解放路小学被授牌郑州市红色教育基地,中央、省、市领导曾到该校调研“认星争优,做美德少年”活动。人和路小学被命名为郑州市首家慈善小学。
搭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在家庭中大力推进“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实践活动,夯实家庭教育工作的基础。在各社区开展了“暑期课堂”、“少年警队”等课外实践活动。不断推进学校少年宫建设工程,共建立城市少年宫2所、乡村少年宫9所。
注重心理疏导,强化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和引导未成年人形成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室在城区学校和社区达到了全覆盖,农村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室覆盖率达到50%。两年来,在全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讲1000多场,荣获“河南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区”称号。
E
知行合一——精神文明转化为发展的内在动力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不断强化“品牌品质品位”理念,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将精神文明建设转化成发展的硬实力,为全区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了坚强的道德支撑。
三年来,二七区共签约重大项目48个、签约额2600亿元,实现康师傅扩大再投资和花花牛乳业、华润万象城、绿地滨湖国际城等一大批项目落地、竣工、发挥效益,三大主导产业比重达到70%。二七新区、马寨产业集聚区、二七特色商业区三大园区载体作用突显,经济总量、投资总量、税收总量,均占全区60%以上,仅2014年二七区就签约郑州华贸商业中心、马寨新镇区合村并城等主导产业项目9个,签约额近600亿元。与三年前相比,全区生产总值净增109.9亿元,年均增长8.1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净增9.7亿元,年均增长13.4%;固定资产投资三年共完成866亿元,年均增长21.51%。
三年来,民生支出49亿元,占总支出的71.3%。城乡居民新增就业70125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737元增至2802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523元增至17443元。社会保障和弱势群体救助体系不断健全。实施保障性住房“三房合一”改革,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0840套。教育优质特色高位均衡发展,新建、改建中小学12所,新增优质学位1.54万个,“多彩教育”被选为全国三个值得推介的区域教育发展模式之一。
三年来,该区荣获“省级文明城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河南省城中村旧城改造先进单位”等国家和省市级荣誉700多项。2014年10月,全区首次进入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双百强,位居综合实力百强区第90位、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区第73位,成为全省唯一入围的区。
三年来,通过全国文明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河南省文明城区复查工作,升级改造了456个老旧小区。打造生态游、采摘游、文化游等精品旅游线路5条,接待游客551.9万人次,二七区在2011年被授予郑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集体二等功。
一人尚德一人立,人人尚德国运昌。站在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起点上,二七区找准新坐标,开启新征程,全区人民将继续用全新的理念诠释精神文明的新内涵。
《品质品牌品位理念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郑州二七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纪实》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engzhou.yuduxx.com/erqi/200213.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